第一章(1 / 1)

我回來了,回到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闊別五年,站在這小山村的土地上,看著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實在難以形容自己此時是什麼樣的心情,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情緒,就像迷失的孩子找到母親的懷抱,充滿了安定和溫暖,純樸的老家,久違了。老家是每一個外出人的根,不管去了哪裏,有多遠,總是會惦念它。

站在家門前的小路上,看著很久沒人住的房子,心裏深吸了一口氣,不知道怎麼形容它:水泥的壩子有了青苔,四周圍也長滿雜草,以前養豬的偏房倒掉了,豬圈孤獨的立在那,房子因為每年的揀修保持著離開時的模樣,四周沿坎上堆滿了柴火,前後的竹林沒人砍伐而越發的茂盛,四月的陽光被擋住大半,地上鋪滿枯黃的竹葉,周邊石頭上也長滿了一片片青苔,挨著的兩戶鄰居已經遷走多年,留下破敗不堪的房子,四周有不少的土地因為人的離開全部長滿茂盛的雜草。昔年熱鬧的景像一去不複返,緊靠著的十戶人家僅有兩個老人生活在這裏,與外麵的大城市相比,這裏給人的感覺很蕭條,頹敗,被人遺棄了。

是的,這就是我在四川省中部的一個小山村的一戶農民的家,而我是他們抱養的孩子,名字叫歐守燕。家裏包括我在內就倆女孩,我是老大。出去工作後,想不到會如此想念這裏的一切,更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年,回來見到是家鄉仿佛就要消失了,令我的內心感到無比震撼。

在自家壩子呆了一會,沿著熟悉的路去拜訪了那些還生活在村裏的人。不是逢年過節,很難遇到舊時的玩伴與同學,村裏變化很大,很大,年輕力壯的都外出打工了,賺的錢在鎮上買不起商品房,也隻能選擇在村裏房,於是呈現一種奇怪的景象,十來棟兩層的樓房突兀在眾多的泥土磚瓦房中,顯得格格不入。而有能力的已經遷走,還有一些像我們一家,全家都出去打工了,沒回來的。沒有選擇的人家隻能留下老人守著家,老人都是認識的,同時也看到他們帶著的小孩,一問才知道同村同年齡的都當了父母,猛然驚覺,自己都是阿姨級別的人了。因為種種原因把孩子交由自己父母帶著,看著這些可愛的孩子,想想現在農村逐漸的城鎮化了,也不知道留守家鄉的孩子會不會走上我們這一輩的老路?

村裏的人離開了很多,可生活方式還是跟以前一樣沒有多少變化。晚上住在奶奶家,家裏還是用原始的柴火灶,一點燃火,整個廚房都充滿了煙味,我許久未做過這樣的飯了,嗆得咳嗽了幾聲,奶奶見狀,忙走過來對我說:“我來燒火做飯,你去坐會兒吧。”“隻是嗆了一下,沒得事的。”說完也不理會她,繼續燒著火煮飯。久未接觸,都有些生疏了,不過這樣的感覺才是真正的回了老家了。

吃完晚飯,坐在凳子上用遙控器不停地換來換去的看著那台接著天線勉強能看幾個台的彩虹電視,借著這唯一的娛樂倒也打發了兩三個小時。九點息燈睡覺,四周一片膝黑,連門外田裏的蟲叫聲都能清晰地聽到,習慣了城市五彩斑斕的夜晚,這會兒突然有些不適應這寂靜的黑暗,隻得把電燈拉亮,睡不著,拿出手機來想上網,信好又不好。索性把手機丟到一邊,望著蚊帳發呆,突然想到下午看到的那些小孩子開懷的笑臉,不知不覺回想起以前在家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