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落花街除了滿地桃花之外,基本了無人煙,最多隻能算得上是一處風景優美之地。而現如今的落花街,和之前相比簡直就有天壤之別。
現如今已經夜幕籠罩,可落花街卻是燈火通明。這裏的明,一方麵是指落花街兩旁的路燈,一方麵是指商鋪的燈光,而兩一方麵則是指無數個白燈籠。
我站在窗戶前往下看,看到的是街道兩旁無數個攤位,這些攤位有的是直接在地上鋪上一塊白布,然後上麵琳琅滿目的擺上各種古玩,而有的則是放上一張方桌,方桌上擺放著各種陳設於藝術品。無疑意外的是,這些攤主的攤位都在兩顆桃樹之間,不占空間的同時還給後麵商鋪的大門騰開道。
讓人感覺奇怪的是,凡是有方桌的地方必有以一個白色燈籠掛起,也不知道寓意何為。
此時落花街上有無數人口在流動,有的好奇的觀望著四周,也有的正與攤主討價還價,景象熱鬧非凡,宛如繁街白晝。
被眼睛景象驚訝過後,我連忙穿好衣服,一路小跑著下樓,準備去洞庭樓找那能看懂卷軸的人。
出門的時候剛好看到老板坐在旅館門口,抽著煙於周圍的人笑著攀聊,見我著急忙慌的出來,老板笑著說:“朋友,別那麼著急,現在才剛開始,落花街的鼎盛時期,是午夜的十二點。”
聽老板這麼說,我也不著急了,提了提褲管蹲在老板旁邊,疑惑的問:“這白燈籠,是什麼意思?”
“落花街因為隻有晚上人多,被蓬萊人士稱為鬼街,而這個白燈籠則另有說法。”老板也很健談,笑著對我普及知識說:不是落花街商鋪的人想要在落花街擺攤,就必須要鳴燈示人,告知商客他並非是落花街商鋪的人,而是外來擺攤的人。這也是落花街幾十年來的規矩。”
這麼一說,我立馬就懂了。
落花街有商鋪自然也有擺攤出售東西的人,這些擺攤出售東西的人都能稱為是外人,他們來這裏擺攤必須要點亮起一盞白燈籠,明示他們是外來客。
至於為何鳴燈示人,我想大概是想提醒那些商客做買賣要擦亮眼睛小心行事,省的被人給騙了。
畢竟外來人來落花街很是流動,說不定今天來,明天就不來了。
既然這落花街的高潮時期是午夜十二點,所以我也不怎麼著急了,和老板一起坐在旅館門前看著人來人往的街道。
閑聊時我得知老板這旅館基本沒怎麼有生意,就算是有也都是我這種外來客,而老板的經濟來源也不是單靠這旅館。有個成語叫做耳濡目染,呆在這落花街時間長了眼力見識就漲了許多,老板有時候也會出去淘淘寶,運氣好的時候淘來的寶貝完全可以夠他吃三年。
這還真應了這一行當的一句話: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我本來打算坐會兒再去洞庭樓,可是在那和老板聊了沒多久,我麵前走過的一個人就將我的目光深深的吸引住。
那人看樣子也是來遊玩的,一路走去左顧右盼,不過他卻沒有察覺到我,這或許也和我變了容貌有關係。
隻不過在看到那人的第一眼時,我就不能鎮定了,噌的一聲從原地站起身,連忙進入人群跟在那人身後。
那人走在街道上雙手插進兜裏,一邊仰著頭看著四周,一邊吊兒郎當的吹著口哨。
我表麵波瀾不驚,不緊不慢的跟在這人身後,內心裏卻早就不在平複,完全想不明白他怎麼會出現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