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常用美容外用藥劑型(1 / 3)

第一節粉劑

粉劑是將藥物研成極細的細粉,摻在膏藥上或直接摻撒在皮損上的一種外用藥劑型。常被稱為粉、麵、丹、散。粉劑多來源於植物或礦物中藥的藥粉,少數來源於動物藥。但要求研細幹燥。傳統以細籮、粗籮,水飛代表其研細的程度,現代則以“目”表示。

一、粉劑的作用

(一)收濕拔幹

利用藥粉的吸收作用,能將皮膚表麵的汗液、皮脂及一部分滲液吸掉,起到幹燥皮膚的作用。

(二)散熱作用

粉劑是不同程度的小顆粒,這些極小的顆粒散布於皮膚表麵,可擴大與皮膚的接觸麵積,起到清熱解毒與散熱作用。

(三)護膚作用

粉劑可以隔絕皮損與外界的摩擦刺激,對皮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四)用於瘡瘍及皮膚病

有平胬、腐蝕、消疣贅及生肌之作用。

二、適應證

痱子及急性紅斑、丘疹,如急性紅斑性濕疹、接觸性皮炎、多汗、浸漬性足癬等。

三、使用方法

(1)用棉簽蘸藥粉輕撲患處。

(2)水調或用蜜水及鮮藥(菜)搗汁調敷。

(3)用植物油調成糊狀外敷。

四、注意事項

製作粉劑的藥物應質地幹燥,過100目篩,以免顆粒太粗刺激皮損。對滲出性、化膿性皮損,切勿直接幹撒粉劑,可用植物油調敷,以免結成厚痂。對毛發部位及皮膚幹燥者不宜用粉劑,特別是皮膚皸裂者更忌用粉劑,以免導致皮膚進一步脫水。含澱粉成分的粉劑,忌用於腋窩、腹股溝、乳房、陰部及肛門等皮膚皺褶及多汗部位,以免藥物粘著皮損腐敗分解,產生毒素,加重皮損。

第二節水粉劑

水粉劑又叫洗劑、振蕩劑、懸垂劑,係在水中加入30%~50%不溶性粉劑而配製成的外用藥劑。為了起到懸浮和滋潤保濕作用,常在製劑中加10%甘油。

一、水粉劑的作用

將水粉劑振蕩後塗於皮膚表麵,在水分蒸發過程中,患處可有清涼舒適感,再加上藥物的安撫收斂作用,用治紅斑丘疹,具有收濕止癢的作用。待水分完全蒸發後,幹燥的藥粉可在皮膚上形成一層粉狀薄膜,既能保護皮膚,又能起到與外界隔絕的作用。其中的甘油能滋潤皮膚,防止幹燥。治療炎性皮損,可酌加酒精,既有助於促進蒸發冷卻,又能加強藥物的退斑消炎之功。使用水粉劑可獲得濕敷和粉劑相結合所取得的療效。

二、適應證

急性濕疹、變態反應性皮炎。若配以收斂除濕藥物,還可用治多汗、臭汗。

三、使用方法

使用前須振蕩均勻,使水分和藥物充分混勻,用紗布或毛刷蘸藥液塗布在皮損上,每日數次。

四、注意事項

以下幾種情況不宜使用水粉劑:

(1)糜爛、滲出性皮損及有膿痂者。

(2)亞急性皮損、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者。

(3)慢性炎症性皮損,幹燥、皸裂、肥厚苔蘚樣變者。

(4)毛發部位的皮損。此外,含酒精的水粉劑不宜用於急性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第三節油劑

油劑係由植物油調配適量的藥粉製成。也可不調配藥粉,單純外用油劑塗搽皮膚,或用植物油將藥物浸泡數日後煎熬過濾去渣,外搽皮損。多用花生油、芝麻油或菜籽油。

一、油劑的作用

由於油劑為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酯,其性緩和而無刺激性。與礦物油相比,有一定的滲透性,對急性濕疹、皮炎等出現水泡或滲出性皮損者,有收濕止癢之功。用油劑調和藥粉,使之呈糊狀外塗,或用於濕敷間期,或單純外用,又有清潔皮膚、潤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