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家不是別家,正是虞之潤的嶽家,方慈的娘家。
前麵說過,方老爺子的父親曾經任職國子監祭酒,掌管著整個國子監,桃李滿天下,而那徐少爺的祖父,就是桃李之一。
這位徐祖父對方老太爺感情頗深,即使恩師故去多年,他也不想讓兩家生分了,眼瞅著自己的身體越發不好,就想在自己臨走前與方家結個親,好讓兩家的關係能長久下去。
老爺子想的挺好,左右他孫輩兒多,方家的孫輩兒也不少,一家出一個就把這親結了。
方家這邊更是滿意,畢竟論起家世,如今的他們與徐家還差著幾分。
兩家都滿意,就是這人選上產生了些許爭議。
徐祖父想的是,在哪個兒子家中選個長孫,顯得自己重視這門親。
可這話一出不隻是他幾個兒子不樂意,連他夫人都跟著不高興。老夫人說的好,長媳的人選不比尋常,那不隻是家世好就行,才貌品性更是極其重要,如今孩子還小,看不出怎樣,萬一娶個性子左的,這一家老小還想不想好了?
這話說的在理,徐祖父無話反駁,最後索性在孫輩中選了個年紀最小的,想著幼子不用頂門立戶,娶個什麼樣的媳婦回來都好說。
而方家這邊收到消息後也暗自琢磨。
方家當時有四個孫女,年紀相當的主要是大房的方慈,與二房的方媛。
若徐家提出結親的是長子,方夫人自然樂意給女兒方慈定下這門親,偏偏對方結親的是幼子,自古幼子多嬌慣,在分配家產的時候更比長子差著許多,這對比下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所以即使徐家家世不錯,方夫人心中也有些不願。
與她的想法不同,方二夫人倒覺得這門親事不錯,她沒考慮長幼性格差距,隻覺得徐家家世好,以她丈夫的本事,女兒怕是再找不到比徐家更好的夫家了。
兩個兒媳一個不情不願,一個上趕著討好,方老夫人也不做那討人嫌的,直接就定下了二房方媛。
方媛在幼時就被母親告知,她有一個家世不凡的夫婿,若無意外,她會是姐妹中嫁的最好的,對此她極為自傲,哪知隨著年紀見長,她才發現不對。
就像方夫人想的那樣,徐家著重培養的是長子,至於幼子,喜歡學習自然好,不喜歡也不強求,反正少不了他的吃喝,所以她經常聽到徐家長孫如何如何,提起徐家幼孫,隻道那孩子模樣好。
作為未出嫁的閨閣女,方媛自然希望自己的未來夫婿模樣好,可當這未來夫婿隻有模樣好的時候,那就讓人糟心了。
更讓她糟心的是,那個在家裏處處壓著她一頭的堂姐,竟然嫁了一位品貌絕佳的狀元郎!那個貫會裝腔作勢的方慈她憑什麼?
方媛又氣又妒,總想找機會扳回一城,不曾想她的種種設想還沒有實現,就收到徐家少爺被害身亡的消息。
未婚夫婿死了本就晴天霹靂,更讓人接受不了的是,對方的死不是因為病痛,也不是因為意外,而是因為搶男霸女搶了個好看的小和尚,結果不知被誰給替天行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