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1 / 2)

物產。

海澱稻米、蓮蓬、桃、薺菱、藕,特產蓮花白酒,醬小菜,均著名。臨河得魚,付之酒家,其味尤美。工廠製造,有牙粉、胰皂之類。

自治會。

在西柵欄雙旗杆關帝廟內。

西郊勸學所。

屬於京師學務局,以四郊為限,東南北三郊皆有之,惟西郊地方皆庶設學較多,健銳營外,火器營所設學校,皆屬於此,附設閱書報社。

私立海澱高等小學校附國民學校。

新莊大胡同路北,此處尚有外國教會所設之學校及私塾。

清真寺。

西城回回遠來,樂居西郊,以此為西郊之總會,附近藍靛廠、饅頭村亦有清真寺,其人皆務商業,而招牌必標舉清真。

福音堂。

據大街之中,最得形勢,得英美富商之助,建築高潔,又有醫院以收拾貧民之心,其牧師雖文理不通,科學程度不高,而勇於講演,勝於國人學術通博而不能講不肯講者。

交通。

遊西山八大刹、萬壽山、玉泉山、香山者,皆出其途,外賓亦多,馬路平坦,汽車往來如梭織,膠皮車尤多,可以漫遊;若鄉人入城出城則附大車,夏日亦有布棚,車上人滿,頗擁擠。西郊舊世家,仍用騾車。至菜圃運菜,至菜場則多用手推車。

藍靛廠距京師西直門正西十二裏,有營房,名外火器營,城市比於大縣,分八旗,西南有圓明園廂藍旗一旗。營內有大街二,一由南門通正紅旗關帝廟,一由東西門相對,不甚長。營東有河通昆明湖,下遊即護城河。營外西門大街,不甚繁盛。南門外西頂廟,每年四月開廟半月,自初一至十五日,頗繁盛。旗戶二千餘,丁口逾萬,今披甲月餉,不過紙幣二元餘或三元,生計大窘。四圍膏腴地,皆民田。商戶亦漢人為多。旗民有織布工廠一,在西門外小教兵廠,做工者不及百人,成本過昂,銷路頗滯雲。

營製。

翼長管八旗,幫辦分管四旗,直轄兩旗。營總三人,各轄兩旗。正參領四人。副參領四人,各領一旗。以下有委參領八人,空花翎護軍校八人。護軍校每旗十四人,藍翎長每旗十四人,高槍長每旗十四人。各領一隊,每旗十四隊。

物產。

舊有一隅之地,特產藍靛,今農家鮮有種者。惟冬日所產水蘿卜所含水分極多,可解煤炭毒。河中產魚充口,隨時可得鮮魚中。東門外水稻極多,頗似江南風景。夏日蓮花、藕芡、寶慈菇,亦多運入京師。農圃以黃豆為最。

舊火器。

將軍炮,昔年鑄炮,每錫以將軍之名,運轉不便,宜於守不宜於攻。又有鳥槍、抬槍,皆康乾舊式。

備補軍。

現定額一千人,照新式兵操練習,以備各軍谘調備補,平時每人津貼銀二兩。

教育。

外火器營高等小學校在營房西門外,原係印房改造,學生百餘。八旗各有國民學校一所,各在本營房內,均係舊日官房,每校四十人,可立軍國民教育之基,有自治氣象,惜其定額太少。

附近之地勢。

圓明園八旗散居八處,拱衛圓明園。距城近者十二裏,遠者三十裏,翼兵住本旗,自鹹豐英法焚園以後,頗覺寂寥,惟頤和園盛時,亦資拱衛。

健銳營八旗散居八處,且有一旗散居三四處者,依西山一帶形勢結營,有堅壘仿大金川之口樓為之,如碧雲寺、臥佛寺、八大處、玉泉山後,皆擇要害之地,駐以重兵。乾嘉以前,名將輩出,不愧為健銳也。

采育營距京南八十裏,所轄有七十二營子,為左安門東南大道上第一大鎮,昔設巡檢。古安次縣之采魏裏,明初為上林苑,後改蕃育署,合而名之曰采育鎮,至今民間舊契,尚見有蕃育署印者。昔有良牧、林衡、嘉蔬,所謂外光種也,統於上林苑署,不隸京府。蓋元起沙漠,用以牧馬,永樂二年移山東山西民填之,有恒產、無恒賦,但以三畜為賦。舊有鵝鴨城、義犬庵,今皆無考。文廟文昌祠,每歲春秋必舊祭。原有鳳河營把總今裁。風俗不良,其婦人多傭於京師娼家,時有拐逃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