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其他病證(1 / 2)

牙痛

【概述】

牙痛是口腔疾患中最常見的症狀。

西醫學中的齲齒、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齒敏感症(牙本質過敏)等牙齒本身疾病,牙槽膿腫、牙周膿腫、急性冠周炎等牙周組織疾病,急性上頜竇炎、頜骨骨髓炎、急性中耳炎等附近組織疾病所引起的牽涉痛,三叉神經痛等疾病,以牙痛為主要表現時,均可參考本篇進行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1.風熱外襲 外感風熱邪毒,內侵牙體及齦肉,邪聚不散,氣血留滯,瘀阻脈絡,不通則痛,發為牙痛。

2.胃火熾盛 嗜食辛辣,以致胃火熾盛,大腸鬱熱,火熱循經上擾,灼傷牙床、齦肉,發為牙痛。

3.虛火上炎 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若久病傷腎,或房勞過度,以致腎陰虧虛,陰虛火盛,虛火上炎,灼爍牙齦。或腎虛日久,精髓不足,牙失榮養,均可發為牙痛。

【辨證論治】

1.風熱外襲

主症:發作急驟,牙痛劇烈,牙齦紅腫,喜涼惡熱。

兼症:發熱,口渴,腮頰腫脹。

舌脈: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1)治法:祛風清熱,消腫止痛。

(2)典型處方:

合穀 下關 頰車 外關 風池(楊長森)

風池 合穀 下關 頰車(邱茂良)

外關 風池 合穀 下關 頰車(陳佑邦)

合穀 頰車 下關 外關 風池(石學敏)

頰車 下關 合穀 二間 內庭 翳風 風池(王啟才)

(3)腧穴選用情況:下關(5)、頰車(5)、合穀(5)、風池(5)、外關(3)、二間(1)、內庭(1)、翳風(1)。

(4)組方思路與評述:

★根據病位選擇腧穴:牙痛的病位主要在牙及牙周,為手陽明經、足陽明經等循行經過處,因此,近部選穴有下關、頰車。遠部選穴有合穀、二間(手陽明經),內庭(足陽明經)。

下關、頰車——位於牙及牙周,選用頻次極高,臨床常用於治療風熱外襲型牙痛,故下關、頰車必選;合穀——手陽明大腸經腧穴,又主表證,瀉之能疏風清熱,同時符合根據證型選擇腧穴,且選用頻次極高,故合穀必選;二間——手陽明大腸經腧穴,選用頻次較低,治療風熱外襲型牙痛屬於一般性穴位,故二間可不選;內庭——足陽明胃經腧穴,選用頻次較低,治療風熱外襲型牙痛屬於一般性穴位,故內庭可不選。

★根據病證選擇腧穴:翳風。

翳風——主牙痛,但選用頻次較低,故翳風可選。

★根據證型選擇腧穴:風池、外關、合穀。

風池——足少陽膽經腧穴,又主表證,瀉之能疏風清熱,且選用頻次極高,故風池必選;外關——手少陽三焦經腧穴,又主表證,能疏風清熱,且選用頻次較高,故外關必選;合穀——參見前麵分析。

(5)核心處方:下關 頰車 合穀 風池 外關針用瀉法。

2.胃火熾盛

主症:牙痛劇烈,牙齦紅腫甚至出血,遇熱更甚。

兼症:口臭,尿赤,便秘。

舌脈:舌紅,苔黃,脈洪數。

(1)治法:清胃瀉火,消腫止痛。

(2)典型處方:

合穀 下關 頰車 內庭 勞宮(楊長森)

合穀 內庭 頰車 下關(邱茂良)

合穀 下關 巨 內庭 上巨虛(陳佑邦)

頰車 下關 合穀 內庭 二間(石學敏)

頰車 下關 合穀 二間 內庭 厲兌 曲池(王啟才)

(3)腧穴選用情況:下關(5)、合穀(5)、內庭(5)、頰車(4)、二間(2)、巨 (1)、曲池(1)、上巨虛(1)、厲兌(1)、勞宮(1)。

(4)組方思路與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