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效果分析本文為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影響浙江貿易水平升級相關因子的作用機理研究”(項目編號:08CGYD028YB)階段性成果。該文獲得“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學會首屆年會理論類”優秀獎。
馬淑琴包曉東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源於美國次貸危機引致世界經濟發展減速、國外需求減少、國內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及人民幣升值等一係列國內外因素的集中影響,浙江省出口貿易呈現增速下滑態勢。本文基於月度數據,通過向量自回歸理論的脈衝響應函數,選擇短期國內外經濟衝擊對浙江省出口貿易影響的主要因素建立衝擊反應模型,實證分析各種因素對浙江出口的衝擊效果,並利用方差分解技術分析其影響程度。結果顯示:銀行貸款、進口及貿易夥伴國收入對浙江出口的衝擊效果非常顯著。文章指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為加強國際經濟合作、共度金融危機,分散市場風險,加大對中小民營出口企業的財政支持及適度擴大進口。
關鍵詞:浙江出口貿易;短期因素;協整檢驗;脈衝響應;方差分解
浙江外貿大省的崛起是中國貿易大國“奇跡”的一個縮影。2008年全省的外貿出口額為1542.9億美元,連續11年位居全國第四,外貿順差為974.3億美元,占全國的32.99%。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出口貿易發展,總的情況是呈現快速上升趨勢,但出現了四次大的回落:1996年第一次大回落,浙江外貿出口同比增幅回落32個百分點,此次回落是由於我國出口退稅稅率大幅下調、出口退稅拖欠嚴重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緊張以及人民幣幣值高估所致。1998年第二次大回落,浙江外貿出口同比增幅回落18個百分點,此次回落主要是亞洲金融危機所引發的。2001年第三次大回落,浙江外貿出口同比增幅回落32.8個百分點,此次大回落的深層原因主要有,一是2000-2001年美國經濟衰退影響到國際貿易運行與國際市場的需求;二是我國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從而造成了全國性出口增幅同比大幅度下降;三是出口退稅積壓力,企業大範圍被拖欠退稅以及麵臨出口退稅率再次降低的壓力,導致當年出口增長乏力;四是新世紀第一年,浙江外貿出口創造了近20年內同比增幅最高紀錄,2000年的“大起”造成了2001年的“大落”。2008年第四次大回落,浙江外貿出口同比增幅回落11.4個百分點,且2009年第一季度延續回落。此次回落是源於美國次貸危機引致的國內外經濟衝擊對出口貿易的影響。那麼,影響浙江第四次出口貿易回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對浙江出口貿易的影響程度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對製定和調整出口政策,扭轉目前浙江省出口貿易增速下滑態勢意義重大。
一、文獻回顧
影響一國或地區出口貿易的因素諸多。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指出影響一國出口貿易規模的因素有進出口雙方的經濟規模與雙方之間的實際距離,出口貿易規模與它們各自的經濟總量呈正比,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呈反比。Linnemannn(1966)則將人口變量加入引力模型,研究發現人口規模與雙邊貿易流量呈顯著負相關。此外,經濟學家為了檢驗政策、曆史、文化等因素對貿易流量的影響,又逐步將優惠貿易協定、貿易限製措施、殖民關係、共同語言等指標加入到引力模型中(IMF,2002)。
就國別經濟波動的跨國影響而言,Dellas(1986)和Canova(1993)認為世界經濟中的一些共同因素使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波動越來越協同一致。Ravn(1997,2004)的經驗研究進一步表明出口和進口等都顯示了很強的正相關性,表現出顯著的跨國協同運動性。國外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一國或地區出口貿易影響因素諸多,而國別經濟波動的跨國影響是存在的。
國內外經濟衝擊對我國經貿影響巨大。馬曉野(2001)從修正的Prasad模型出發,利用SVAR(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檢驗了中國國際貿易波動的主要因素,研究了不同類型的宏觀經濟衝擊以及貿易體製改革本身對中國總體貿易規模和進出口餘額的影響;高士亮、熊磊(2008)基於區域對外貿易理論和區域輸出理論提出假設,並通過構建麵板數據模型實證檢驗表明,我國各省出口貿易受其自身FDI、GDP及勞動力人數的顯著影響;白冰(2006)通過計量檢驗認為GDP、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彙價、實際利用外資額、對外經濟合作完成額是影響中國出口貿易的主要因素。伴隨著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步伐加快,國別經濟波動對我國經貿影響加大。章豔紅(2009)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特殊模式使得其容易受到外部經濟表現的影響,其中外需衝擊是重要的渠道;楊萬平、袁曉玲(2008)采用向量自回歸理論的脈衝響應函數,實證分析了美國經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效果,實證結果顯示我國經濟對美國經濟的依賴性較大;鄭寶銀、林發勤(2009)分析了世界經濟周期,指出美國次貸危機使美、日、歐經濟增長低迷,對我國出口貿易增長產生長期負麵效應。黃靜波、孫曉豔(2009)綜合分析了短期國內外經濟衝擊對廣東省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進口減速、原材料價格上升、國外需求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幣升值都是導致廣東省出口貿易減速的主要原因。
國內學者研究範圍寬泛,研究方法多樣。但國內學者多數研究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且在建立模型引入解釋變量時,很少區分變量是長期因素還是短期因素,或者多從長期貿易發展狀況來研究,忽視了短期因素如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等對出口貿易的影響。相對而言對地區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研究較少,即或研究了個別地區如短期國內外經濟衝擊對廣東省出口貿易的影響(黃靜波、孫曉豔,2009),然由於曆史因素影響和現實條件的差異,我國各地區外貿發展路徑是不盡相同的。浙江省是以民營企業為外貿微觀主體、以一般貿易出口為主導、以專業化產業區和專業市場為載體和長期外貿順差等為特色的獨樹一幟的“浙江外貿發展模式”,其外貿以全國第四的出口額實現了全國數一數二的外貿順差。因而,本文深入研究短期國內外經濟衝擊對浙江省出口貿易的脈衝效果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變量的選取和模型的設定
根據傳統的出口需求模型,影響一國出口增長的經濟因素有貿易國的國民收入水平、出口產品的相對價格以及彙率的變動。由於本文著重考慮的是短期因素對出口的影響,因此筆者在傳統模型的基礎上,依據浙江出口貿易發展的特點,加入了一些其他的解釋變量,以分析其對浙江出口(EX)的影響。
(一)變量的選取
1主要貿易夥伴國的收入水平
浙江省的出口市場長期以來集中於美國、歐盟和日本。自2007年以來,浙江省對美國和歐盟兩大市場的出口集中度超過45%,高於同期全國的平均水平。因此,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尤其是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進口需求的變化。在這裏,我們選用美國的工業化國家工業增加值指數來考察貿易夥伴國國民收入的變化,用IPI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