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老套的不能再老套的故事開端。
嘀嘟嘀嘟……嘀嘟嘀嘟……
刺耳的救護車警報聲穿過兩條大街,一前一後兩輛救護車閃爍著警笛疾馳著進入了這所三甲醫院的大門,伴隨著急急的刹車聲,幾個醫務人員從救護車上抬下了兩個擔架,當前一個擔架上的是一個嘴角流血,左胳膊以一個奇怪姿勢彎曲、約莫二十四五歲的青年,另一個擔架上的則是一個雖然昏迷但看不到外傷的小女孩。
進入急救大廳門口,早就做好準備在此接應的醫護人員們已是推著急救診療移動床在此等候。
將擔架放在了移動床上,一名主治大夫模樣的中年醫生匆匆大略檢查過擔架上兩人的傷勢隨後便大聲喊道:“快把這個小夥子送手術室。你,去喊劉大夫,你去手術室準備,你們推著這個小姑娘先去做CT,出了結果再去觀察室觀察……”
隨著中年醫生的安排,急救中心的醫護人員們都忙碌了起來。
“讓讓、讓讓……”
“快點、快點!”
“快去叫劉醫生!”
在這所充滿消毒水味道的醫院中,幾個醫務人員一前一後推著兩輛急救診療移動床分別向著急救室和CT室奔去。
片刻之後急救中心外又來了許多親屬模樣滿麵焦急的男男女女。
“大夫,大夫,我家倩倩在哪?”一個中年婦女攔下一名行色匆匆端著藥品器材的護士問道
“是剛才那個出車禍的小姑娘麼?送去CT室了……”小護士看到這婦女,心下已是明白了些許,這應該就是那小姑娘的母親吧。
得知了小姑娘的去處,一眾家屬們急急忙忙的都向CT室跑去,不一會兒那小女孩兒的CT室門外就擠滿了人。而與此相反,在那青年的手術室外的則是冷冷清清。
青年名叫許年,是個孤兒,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因為他被遺棄時繈褓中有個許字,又因為是在大年三十被放到了孤兒院門口,故而被孤兒院院長張爺爺取名為許年。
許年,生身父母許你流年,奈何血脈之深不及子女情淺。
許年雖在繈褓中時便被父母遺棄,但喜愛讀書的他向來以書籍中飽經磨難最終成功的主人公們自詡,故而他縱然身世淒涼卻依舊心向光明。
當然這也和他那慈祥可親的孤兒院院長張爺爺教導有關,至今他還記得張爺爺曾經對他講過的第一課。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們,你們要與人為善,努力讀書學習,做一個有愛心,對社會有用的人……”
懵懵懂懂的許年第一堂課上是如此聽得,是如此講給小夥伴的,也是如此做的,因為張爺爺和書本上都還曾說過“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
如此一晃二十多年,從孤兒院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一路走來在好心人的資助下許年最後成為一名定向委培師範生。選擇師範院校的原因其一是學費低的近乎全免,最重要的則是他始終牢記院長張爺爺的話,做一個有愛心,對社會有用的人。
最終,大學四年之後許年從那所省屬師範大學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了一所鄉鎮小學任教,這裏地處東部鄉村,各項基礎設施雖然並不完善,連宿舍都是租賃下來的平房,吃飯也沒有食堂,要幾個人搭夥做飯,但是相比於偏遠山區、老區這裏的條件已經很不錯了。
而且在許年看來做一名老師,擇其善者而育之,擇其不善者而教導之,正是踐行其理念的極佳途徑。
今天是許年成為一名小學教師的第二個年頭,這天中午放學後,他作為班主任正帶著班內學生們整隊放學,而就在此時,突發急變!
學校對麵正在施工的工地上衝出一輛失控的翻鬥斯太爾砂土車,在那駕駛室擋風玻璃後,可以清楚地看見司機那驚恐不已的臉色,眼看著就要撞上了走在隊尾的班中小女孩倩倩!
倩倩是個調皮的女孩兒,倩倩是個喜歡惡作劇的女孩兒,但八歲的孩子犯錯誤上天也會原諒的,倩倩是個好孩子,她不應該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