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讓細節給你帶來財運(1 / 3)

1.別為金錢算計太多

在物質社會裏,金錢確實是非常有用的東西,它能買來汽車房子,漂亮的衣服,給你想要的生活。但是我們也要記得賺錢花錢本是為了享受生活的樂趣,千萬不要為了金錢而太過於算計。

美國心理學專家威廉通過多年的研究,以鐵的事實證明,凡是對自己的實際利益能算計的人,往往都會陷入不幸,甚至變成多病和短命的人。他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這些人感覺痛苦的時間和深度也比不善於算計的人多了許多倍。換句話說,他們雖然很會用手中的利器為自己撈取好處,但卻沒有好日子過。

威廉根據多年的研究,列出了五百道測試題,測試你是否是一個“太能算計者”。這些題很有意思,比如:你是否同意把一分錢再分成幾份花?你是否認為銀行應當和你分利才算公平?你是否夢想別人的錢變成你的?你出門在外是否常想搭個不花錢的順路車?你是否經常後悔你買來的東西根本不值?你是否常常覺得你在生活中總是處在上當受騙的位置?你是否因為給別人花了錢而變得悶悶不樂?你買東西的時候,是否為了節省一塊錢而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甚至你自己都認為,你跑的冤枉路太多了……隻要你如實地回答這些問題,就能得出你是否是一個“太能算計者”。

威廉認為,凡是對金錢利益過於算計的人,都是活得相當辛苦的人,又總是感到不快樂的人。在這些方麵,他有許多寶貴的總結。

第一,一個太能算計的人,通常也是一個事事計較的人。無論他表麵上多麼大方,他的內心深處都不會坦然。算計本身首先已經使人失掉了平靜,掉在一事一物的糾纏裏。而一個經常失去平靜的人,一般都會引起較嚴重的焦慮症。一個常處在焦慮狀態中的人,不但談不上快樂,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

第二,愛算計的人,在生活中很難得到平衡和滿足,反而會由於過多的算計引起對人對事的不滿和憤恨。常與別人鬧意見,分歧不斷,內心充滿了衝突。

第三,愛算計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隻能生活在具體的事物中不能自拔,習慣看眼前而不顧長遠。更嚴重的是,世上千千萬萬事,愛算計者並不是隻對某一件事情算計,而是對所有事都習慣於算計。太多的算計埋在心裏,如此積累便是憂患。憂患中的人怎麼會有好日子過?

第四,太能算計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難輕鬆地生活。往往還因為過分算計引來禍患,平添麻煩。

第五,太能算計的人,必然是一個經常注重陰暗麵的人。他總在發現問題,發現錯誤,處處擔心,事事設防,內心總是灰色的。

威廉的研究還表明:太能算計的人,心率的跳動一般都較快,睡眠不好,常有失眠現象伴隨。消化係統遭到破壞,氣血不調,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經性、皮膚性疾病。最可怕的是,太能算計的人,目光總是懷疑的,常常把自己擺在世界的對立麵。這實在是一種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計的人骨子裏還貪婪。擁有更多的想法,成為算計者揮之不去的念頭,像山一樣沉重地壓在心上,生命變得沒有色彩。

這似乎是一種令人很難理解的“矛盾”,但威廉的這一結論,得到了全世界同仁的一致肯定。他的有關著作在五十多個國家發行,不知點亮了多少愚人內心的明燈。

而更有趣的是,威廉自己曾經就是一個極能算計的人。他知道華盛頓的哪家襪子店的襪子最便宜,哪怕隻比其他店便宜幾分錢;他知道方圓三十裏內,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給顧客一張餐巾紙;至於哪輛公共汽車比哪輛公共汽車便宜五分錢,什麼時候看電影門票最低等等,威廉可以說是全美之最。

正因為這樣,威廉得了一身病。三十歲之前,他總與醫院打交道。當然,他也知道哪一家醫院的藥費最便宜。不過那時他沒有一天好日子過,更不要說快樂了。物極必反,威廉在他三十二歲那年終於醒悟了。他開始了關於“能算計者”的研究。追蹤了幾百人,得出了驚人的結論。

威廉的研究成果,使許多“太能算計者”脫離苦海,看清了自己,身心得到了解放,不但改變了命運,也過上了好日子。威廉自己的病也全好了。如今,他已經成為了美國最健康人群中的一員,每天都是樂嗬嗬的。他的新作《好日子》也已出版,在美國家喻戶曉。

金錢是身外之物,花完了可以賺,賺多了就要花,為了一點錢斤斤計較,算計不停的人,不但弄得自己不快樂,還會損害自己的財運,因為他實際上是在把別人賺大錢的時間浪費在無謂的小事上。

2.小生意裏有大財富

做生意不怕小,就怕不賺錢。很多人總看不起一些小生意,好像要賺大錢就得搞房地產、賣汽車。這種想法其實大錯特錯了,看不起小生意的人最後隻會落得個“大錢賺不著,小錢不會賺”的下場。

成功源於發現細節,一樁小生意裏很可能暗藏著大乾坤,一個不起眼的小機會說不定就能讓你創造奇跡。

範先生選擇在歐洲的丹麥自謀財路,混跡生意場幾年,他想到利用自己獨具特色的手藝可以廣納財源,於是他就開了一家中國春卷店。開始時生意並不好。範先生一番調查後明白了,純粹的中國式春卷並不合歐洲人的胃口。他重新進行精心選擇和配製,不再運用中國人常用的韭菜肉絲餡心,而是采用符合丹麥人口味的餡心。這一獨具匠心的改變,外加範先生的不懈努力,原來慘淡經營的小店顧客絡繹不絕,慕名而來者雲集,積累了資金,範先生不失時機地擴大生意。範先生就是憑著自己非同尋常的觀察視角,利用有利的時機把事業推向高峰的。

他放棄了以前的手工操作,開始采用自動化滾動機新技術來生產中國春卷,並投資興建了“大龍”食品廠,還建了相配套的冷藏庫和豆芽廠。生意越做越大,範先生的春卷開始向丹麥以外的國家出口。他堅持“中國春卷西方口味”這一秘訣,針對歐洲各國人的不同口味,采用豆芽、牛肉絲、火腿絲、雞蛋或筍絲、木耳、雞絲、胡蘿卜絲、白菜、咖喱粉、鮮魚等不同原料來製作,生產出來的春卷營養衛生、香脆可口,風格各異,因而深受歐洲各國人的喜歡。

由於大龍春卷價格穩定,又適合西方人口味,範先生的訂單滾滾而來,生意擴展到歐洲各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經美國國會的專家化驗鑒定後,美國政府決定每天向範先生訂購十萬隻符合美國人口味的大龍春卷,以供給美國駐德國的五萬士兵食用。

1986年,墨西哥正在舉辦第十三屆世界杯足球賽的時候,大批球迷忙於看球連吃飯都顧不上。範先生抓住這個機會,按照墨西哥人的口味習慣,生產了一大批辣味春卷銷往墨西哥,結果被搶購一空。

範先生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運用新的設備和技術,由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商販一舉成為赫赫有名的大商戶。由於他的公司產品質量上乘,服務一流,中國式春卷名聲大振。

作為商人,怎樣將渴望變成現實,並以小賺大呢?這是功力同時也是智慧的呈現。

許多經商者渴望自己能做大宗買賣,賺大錢,但那畢竟是“大款”的專利,底子薄的人可望而不可及。其實,小生意也可以帶來高利潤,小東西一樣可以賺大錢。範先生就是慧眼獨具,靠小春卷起家,成了大富翁的。

常常是一些別人熟視無睹的小商品中孕育著大商機,如果你能動腦筋去開發,你就會成為成功者。

西村金助是一個製造沙漏的小廠商。沙漏是一種古董玩具,它在時鍾未發明前是用來測算每日的時辰的,時鍾問世後,沙漏已完成它的曆史使命,而西村金助卻把它作為一種古董來生產銷售。

沙漏作為玩具,趣味性不多,孩子們自然不大喜歡它,因此銷量很小。但西村金助找不到其他比較適合的工作,隻能繼續幹他的老本行。沙漏的需求越來越少,西村金助最後隻得停產。

一天,西村翻看一本講賽馬的書,書上說:“馬匹在現代社會裏失去了它運輸的功能,但是又以高娛樂價值的麵目出現。”在這不引人注目的兩行字裏,西村好像聽到了上帝的聲音,高興地跳了起來。他想:“賽馬騎手用的馬匹比運貨的馬匹值錢。是啊!我應該找出沙漏的新用途!”

就這樣,從書中偶得的靈感,使西村金助的精神重新振奮起來,把心思又全都放到他的沙漏上。經過苦苦的思索,一個構思浮現在西村的腦海:做個限時三分鍾的沙漏,在三分鍾內,沙漏上的沙就會完全落到下麵來,把它裝在電話機旁,這樣打長途電話時就不會超過三分鍾,電話費就可以有效地控製了。

於是西村金助就開始動手製作。這個東西設計上非常簡單,把沙漏的兩端嵌上一個精致的小木板,再接上一條銅鏈,然後用螺絲釘釘在電話機旁就行了。不打電話時還可以作裝飾品,看它點點滴滴落下來,雖是微不足道的小玩意,也能調劑一下現代人緊張的生活。

擔心電話費支出的人很多,西村金助的新沙漏可以有效地控製通話時間,售價又非常便宜,因此一上市,銷路就很不錯,平均每個月能售出三萬個。這項創新使沙漏轉瞬間成為對生活有益的用品,銷量成千倍地增加,瀕臨倒閉的小作坊很快變成一個大企業。西村金助也從一個小企業主搖身一變,成了腰纏億貫的富豪。

西村金助成功了,而且是輕輕鬆鬆,沒費多大力氣。可是如果他不是一個有心人,即便看了那本賽馬的書,也逃不脫破產的厄運,還很可能成為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它給人們一個啟示:成功會偏愛那些留心小事物的有心人。

小細節、小機會中藏著致富的機遇,很多時候留心小事物就能抓住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因此小生意不但不能輕視,反而要更加重視。

3.小錢也能做成大生意

我們要記住,錢是可以生錢的,因此不可以輕視小錢,因為經過良好的運作,小錢同樣可以做成大生意。

如果現在給你五千元錢,讓你在寸土寸金的鬧市區蓋起一棟大樓,你一定會認為是天方夜譚,這點小錢怎麼可能做成大事?!不過有一個人就憑著這點小錢創造了奇跡。

王君懷揣著五千元人民幣隻身闖廣東,現在,麵對平地而起的廣廈千間,像麵對生日宴會上的蛋糕。他躊躇滿誌地開始切蛋糕了:留兩層自用足矣;一至四層出租,每年坐收租金五百萬元;其餘十層全部售出,獲購房款四千餘萬元。除去各種費用,他還淨賺二千萬元。

高樓萬丈平地起,王君用的是巧辦法。

王君初闖廣東,適逢房地產熱,地價瘋漲,要想建房,要麼花大價錢買地皮自建,要麼出資與當地人合建,然後分成。真可謂:有錢出錢,有地出地,沒錢沒地靠邊稍息。王君沒錢又沒地,可是他不願靠邊稍息,他想到了租地。

於是,他騎著自行車,到處找可租之地,終於找到了一家即將遷往城外的工廠。王君提出,租地七十年,建巴蜀大廈,建成後,每年交廠方十一萬元。他特地向廠方強調:“租期內你們將收入七百七十萬元。”廠方聽說七百七十萬的租金,比賣地還多不少的錢,挺劃算的,很快就拍板同意了。

這是王君下的一招妙棋:第一、租地不用像買地那樣預付大量的現款,就把別人的地變成了“自己的地”;第二、在租金上占了大便宜。寸土寸金的鬧市區,兩畝多地每年租金才十一萬,與後來他蓋起十六層大樓後僅其中四層的租金每年就五百萬元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雖說租期內租金共有七百七十萬,但那是要用漫長的七十年作分母來除的啊。廠方得到微薄的租金,失去了七十年的機會。

王君大功告捷,聰明處在於他用濃彩重墨渲染了七百七十萬這一龐大數字,瞞天過海掩飾僅僅十一萬的年租金。

地皮落實後,他馬上又通過新聞媒介向四川各地廣而告之:四川省將在廣州市建一“窗口”——巴蜀大廈,現預訂房號、預收房款,使他輕而易舉地集資兩千萬元。他省錢省事搞到了地皮,又走捷徑解決了建房款。建房時,又恰逢建房熱急劇降溫,建房大軍無米下鍋,隻要有活幹、能糊口,虧本也願接工程。王君把工程包出去,不但不用給承建方工程預付款,而且還要求對方墊支施工,大樓建了一半,承建方已墊支了數百萬。

王君未動自身分毫,借雞生蛋,坐擁廣廈千萬間。

現在你還認為小錢無用嗎?事實證明小錢也能做成大生意,不過這也需要你有頭腦、有創意才行。

小男孩拉裏·艾德勒才十四歲時,成就就相當傑出了。如今,他經營著三種生意,年收入已超過十萬美元。

拉裏·艾德勒是在九歲那年開始小本創業的。那年,憑著父親借給他的十九美元,他開設了一間剪草公司。他獨自一個人,靠一部二手剪草機找活幹。一年之後,他用賺來的錢投資,又買了一台新機器,第三年,又買了五台機器,生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