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哪得清如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與探索

王建華

我在長郡中學工作期間,正值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作為校長,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推進新課程改革?怎樣逐漸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怎樣讓全體學生獲得最大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便成了新課改的突破口,成了整體推進學校新課程改革的“先鋒軍”。

其實,早在2002年學校已經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之初,我們麵臨著種種困難——教師教學任務繁重,不願嚐試;教師傳統教育觀念陳舊,不願變革。為此,學校經常舉辦專題講座,積極開展校本研訓,引導教師深入學習新課改理念,經過幾輪培訓後,新的教育觀念深入人心,新課程改革得以順利推進。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課程,我們首先嚐試了“組織教師提出課題”→“教科室歸納整合”→“學生自由選取課題”→“分組進行研究”這樣的流程。但由於選課自由度太大,每組學生數目嚴重不均衡,加上指導教師對課程認識不到位,指導水平有限,結果學生最後提交的課題研究報告參差不齊,與預期的實施效果有較大差距。第二年,我們認真反思,變“學生選擇老師”為“老師指導學生”,即每個指導老師具體負責兩個班級的研究性學習,該年學校的研究性學習取得了初步成效,學生撰寫了一批優秀的課題研究報告。

經過兩年的探索,我們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各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僅僅局限於小學、初中或高中某個階段,缺乏全局觀念;其次,在實施過程中缺乏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體係;再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教師來說比較陌生,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尚有缺憾;另外,如何利用現有的本校和本區的教育資源,創建學校的辦學特色,也還需要進行深入探索。

2001年,我校組建長郡教育集團,集團囊括了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中等教育,辦學規模大,師資力量全。於是,我們就想利用自身的辦學優勢,站在更高的視野來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2004年,我校正式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申報“十五”規劃課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係統構建與實施的研究》,並順利通過評審。為了使課題研究具有代表性、具有推廣價值,我們邀請長沙市十一中、長沙市三十七中、仰天湖小學和黃興小學共同開展課題研究,經過四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們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係統構建、校本實施、整體推進等問題,組織了八次研討會,課題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第一,搭建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框架,形成兩個係列、四大主題、五項活動和六種形態,解決了單一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局限性,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有係統性、層次性、豐富性。第二,校本化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妥善地處理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各個指定領域的關係以及指定領域和非指定領域關係,使之融為一體,避免了學科化;同時整合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的實踐活動,避免重複交叉,也使學科課堂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各實驗學校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第三,探索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探討確定主題、活動策劃、活動實施和活動總結交流四個階段的課堂教學流程、操作要領和教學方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綜合實踐專職指導教師。第四,開發了一係列有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校本教材,設計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電子管理平台,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信息化。

2009年,本課題在湖南省第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獲得了一等獎。我們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了理論梳理,撰寫了這本專著:

第一章我們從理論層麵重點分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係統構建的必要性和指導思想,提出了橫向溝通、縱向銜接、空間拓展和方式融合的原則,幫助學校如何構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

第二章主要探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係統構建的理念和策略,分析如何將課程綱要中具有“普遍性取向”的總目標係統分解為不同年級不同類型的活動目標,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四章主要論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和課程資源的開發,指導教師如何開發課程內容和研究主題。

第五章梳理了綜合實踐活動四種基本課型,總結了不同研究過程中的方法指導要點。

第六章主要探討構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體係的策略與方法,分析如何采用多樣性評價方式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第七章重點分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探討從製度上如何保障課程的貫徹落實。

最後,作為課題主持人我衷心感謝各實驗學校的鼎力支持,感謝實驗老師的熱情參與。因為大家的努力,我們的課題研究才能得到整體推進,才能在研究中取得豐碩的成果。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我們還借鑒了其他學校和老師的研究成果,在這裏一並表示感謝!

2010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