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奇大小就喜歡纏著爺爺講故事。
喜歡挺爺爺講年幼時居住的母星——地球上的一切事物,喜歡偷偷地嗅著爺爺泡的茶香味……
在爺爺的故事中,那裏有個星球叫做地球,那裏有個地方叫做家鄉。
那裏有山有水,有湖有海,有萬木叢生的森林,有清晰醉人的空氣,有展翅翱翔的雄鷹,有放肆奔馳的野馬。
那裏像書中一樣寫的迷人,像畫中畫的那樣美麗。
在爺爺的故事裏,在書裏的字裏行間中,所有對於地球的描述在肖奇的腦海中交織,組成了另一個奇妙的世界。
他知道這個夢一樣的世界是真是存在的,但不過卻變成了曾經。
人類的貪婪吞噬了整個星球,一座座工廠相續而建,但是生活質量卻伴隨著汙染指數一並提升。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但城市在霧霾之中卻漸漸的失去了輪廓。
多度的開采與無節製的消耗最終將地球摧殘的千瘡百孔。
地震、海嘯、沙塵暴、火山爆發……
水源受到了嚴重的汙染,黃沙侵蝕著整片整片的田地,幹旱與洪澇在同一時代不同區域不停歇地肆虐。
這些人為導致的災害變成了地球最終毀滅的導火索,一係列的災難直接威脅到了地球上的所有物種,但當人們醒悟過來的時候卻早已經晚了。
災難愈演愈烈,各個物種瀕臨滅絕,就連人口數量也在急劇下降。
最終人類不得不選擇離開地球,尋找其他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進行遷移。
說來還真算是一種嘲諷,正因為科技的鼎盛才將人類推向了滅絕的邊緣,也正因為科技的發達才將人類所拯救。
在所有資源與希望都投入航天事業之中的時候,人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適合遷移星球,那便是眾多與人類有著一樣或者相似遭遇的其他智慧種族共同開拓的星球——銀河中轉站。
銀河雖有邊際,但卻浩大無比,類似太陽係的星係數不勝數,其中也有眾多的高智慧種族存在,而人類的科技相比而言就顯落後了,若不是地球麵臨毀滅,若不是人類將最後的希望寄托於遷移一舉,在航天事業中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大量人力物力,恐怕發現銀河中轉站還得推後一個世紀。
就這樣,人類放棄了即將毀滅的地球,奔向了銀河深處那個由鋼鐵所構架的世界。
而肖奇也正是在銀河中轉站中出生的,他沒有見過地球,就連他的父親也沒有見過。
肖奇的爺爺肖嘯天,是一名優秀的宇航員,他駕駛著全智能飛船‘救贖號’執行著觀察地球變化的任務。
地球正在逐漸毀滅變化,因此那項任務也極具危險,任務斷斷續續地持續了整整三十年時間,最終堅持下來的隻有肖嘯天一人了。
不過就在‘救贖號’自主返航中載著肖嘯天冰冷的屍體返回銀河中轉站的時候,觀察地球變化的任務也畫上了句號,從任務記錄的數據中宣告了地球徹底的毀滅。
在肖嘯天還在世的時候,每次執行任務回來都會給肖奇講些關於地球曾經美麗的一麵,對於地球毀滅的變化從未提及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