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的道理是不難理解的。一個人要想取得某種成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而這些條件的客觀方麵卻往往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接受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就像一顆優良的種子不拒絕一塊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勢必會加速一個人的成功,有時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和著名籃球運動員鄭海霞的成長經曆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單田芳是一位深受廣大聽眾喜歡的評書藝術家。調查統計表明,他在海內外的聽眾已達6億之眾,這確實令人驚歎。
然而單田芳走上評書事業的道路卻是與他善於接受別人的幫助分不開的。
單田芳出生在一個評書世家。在舊社會,這是一個卑賤的職業。為此,單田芳的父母痛下決心,決定改換門庭,以讀書續世。
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四個年頭,新國家的誕生也產生了人的觀念和地位的巨大轉變。曲藝演員在當時不僅收入豐厚,而且社會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單田芳的母親王香桂就曾相繼受到周恩來等高層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於是,單田芳的父母重又萌動了栽培他學藝的念頭,並動員了評書界的幾位前輩,每日以理曉之,以情動之。
雖然單田芳當時並未料到他將會有輝煌的未來,但鑒於形勢,他還是明智地聽從了勸告,改弦易轍,並於1954年正式拜著名評書藝人李慶海為師,走上了從藝之路。不久,便聲名遠揚。
“文革”開始後,率真耿直的單田芳因口吐真言而受到批鬥,造反派的毒打打碎了他的滿嘴牙,窩火帶憋氣毀壞了他的嗓音,以至於“文革”結束時,單田芳已不得不麵臨再次改行的問題。
然而,命運又給了他一次絕處逢生的機遇。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女評書演員劉蘭芳的一炮走紅使得鞍山曲藝團的領導想到了單田芳。在他們的幫助下,單田芳很快被送進醫院,經過手術終於又發出了現在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沙啞的聲音。
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鄭海霞,她的成長更是離不開她一生中所遇到的三個“慧眼識珠”的伯樂。
第一位伯樂,便是鄭海霞的哥哥,他寫信給河南省體委,從而引起了上級對鄭海霞的重視;第二個伯樂,則是商丘體校的方炳銀教練,他初步培養了鄭海霞的運動素質;第三個伯樂,就是武漢部隊文化部訓練處的王新華教練,他把鄭海霞帶入了籃球運動的殿堂。
鄭海霞的表現的確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因為她懂得把握機遇。她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教練,您說我該怎麼做?”然後,她便用行動一絲不苟地去完成。
把握機遇,善於接受別人的幫助,是鄭海霞由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女變成一名世界級籃球明星的奧秘之一。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隻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所以,假如你是一匹良駒,一定要找到可以相助自己馳騁千裏的伯樂與“貴人”。
與貴人為伍
貴人是你生命中的開路先鋒,是你事業上的導師。找一個貴人相助,比你做的任何決定都來得重要。因為,借由他們的成功經驗、成功模式,能使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產生非常大的效應。選擇貴人後,我們還要懂得與他們發展友情。具體應該按以下要求去做。
(1)尊重對方,嚴謹有致
與尊貴者發展友情,首先要準確把握雙方關係,給其以相應位置,充分表現出你對他的尊重。這是對雙方關係的確認和定位,也是對對方的一種渴望受尊重願望的滿足,必須嚴謹有致,不可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