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求親戚辦事的成功訣竅(1 / 3)

“是親三分向”是人們常用的一句話,它說明了求人辦事時親戚的重要作用。

因為是親戚,便可以少了許多求人辦事的顧慮,可以開誠布公,明白相告,而對方也可以根據親情遠近以及事兒的難易程度,給以明確的答複。當然,如果遇上難辦的事兒,而這事兒又必辦不可,這時就要看親情的威力了。

需要注意的是,親情是項長期投資,決不能采取平時不燒香、遇事抱佛腳的態度,否則,親戚能否為你辦事,就是一個問號了。

1.親戚需要沾,多個親戚多條路

過去就有沾親帶故一說,實際上就是攀附,但它卻是利用親戚關係的一個好方法。多個親戚多條路,路多了自然更易辦事兒。

既然要沾點“仙氣”,那就應該明白,“仙氣”不會自動縈繞上來,就像“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道理一樣簡單。

“沾”這一字是關鍵,要仙氣,就看你會“沾”不會“沾”了。

有這樣一句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意思是說在找尋一件東西時,千辛萬苦都沒找到;最後在一個意想不到又容易忽視的地方找到了。

與此不同的是,在處於困難之中,需要就某事求助於別人的話,這時就不妨拿出“踏破鐵鞋”的精神來,不怕事情沒有“覓處”。

現代社會中,由於經濟的發展,人際關係的複雜,許多人也因此困惑於求助無路的煩惱之中,這時,大部分人會響應“時代的潮流”,在“送禮風”的鼓吹下,去求爺爺、告奶奶,當然,這“爺爺、奶奶”也不會那麼輕易地幫你。

這時的你,不妨拿出這種精神,去求助於你的親戚。畢竟,在任何社會,親情永遠是最可貴的!

運用親情有一個原則,就是需要有一種“踏破鐵鞋”的精神,要有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通過一定的能力,去找尋親戚關係。

現代社會,由於人們的大規模遷徙,以及人際交往的減少,許多人的親戚交錯分布在各個地方,致使親戚之間存在著互不認識的奇怪現象。因此,就會有一些“得道”的親戚你並不知道。

然而,一旦自己陷入困境,需要求助的話,這些親戚也許就是能幫助的對象。千萬要注意提醒自己,放下架子,厚起臉皮,七大姑八大姨地去找、去拉關係,也許就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找到了這樣的親戚,那“踏破鐵鞋”的工夫怎麼會白費呢?

民國大軍閥曹錕就是靠千方百計攀親爬上去的。

清廷批準袁世凱編練新建陸軍後,曹錕投入袁世凱的帳下。

此時袁已成為慈禧太後十分倚重的人物,曹錕隻當了一個小小的幫帶。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升遷,非得依靠袁世凱不行。曹錕慶幸自己以前的東遊西蕩的販布生涯使他已學會了一套喜歡吹拍、見風使舵的本領。可光會拍馬還不行,苦於沒有見袁世凱的機會。

正當他徘徊彷惶、十分苦惱之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說天津宜興埠曹克忠與袁世凱原係世交,於是備了一份厚禮,從小站跑到天津,登記求見曹克忠。拜見曹克忠時,曹錕口若懸河與曹認宗攀親。曹克忠在曹錕花言巧語蠱惑下,認他為族孫,並且答應由他的姨太太出麵向袁世凱說情。

俗語說,吃了人家的嘴短。曹克忠的姨太太沒少在袁世凱麵前替曹錕說話。有了這個內援,加上曹錕的逢迎阿諛,他很快受到重用,幾年間由一個小幫帶爬上了總兵職銜。

2.平時走動多聯絡,辦事時刻有親情

人是有情之靈物,人人都難脫一個“情”字。親戚之間本就有基於血緣或親緣關係的親情,維係、培養、發展這種親情要我們時時走動聯絡,進行感情投資。

建立好的親戚關係是求親戚辦事成功的經驗,但好關係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須從一點一滴入手,依靠平日的積累。隻有不斷的構建和鞏固,親戚關係才會牢固。有了“鐵”關係墊底,何愁求助無門?而隻有經常進行感情投資,親戚常來常往,才會建立“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