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正月,氣候寒冷,四處的積雪堆積樹下,一株株蒼勁傲骨的雪鬆被銀裝素裹的華袍厚重的壓著,但卻紋絲不動。
清晨,初升的紅日灑向大地,籠罩一片祥瑞之光時,在這昌明隆盛之邦的皇城都京集市上,已四處人影浮動,厚重的朱紅城門,九十九顆圓潤偌大的銅釘分外醒目,伴隨著吱呀一聲,緩緩開啟,城外的無數行人、小販和從外地趕來的客商便如潮水一般的湧入平坦的青石大道,開始了一天的營生。
晨霧尚未散去,但是集市上卻依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叫賣的小販、討價還價百姓,人聲鼎沸,兩側的建築古樸華美的酒館茶樓內更是生意紅火,店小二忙得樂不可支,掌櫃手中的算盤飛快敲響,當真可謂是花柳繁華地,人間富貴鄉。
這裏是雲意國最為繁華的京都軒奧城,地段遼闊,民生富庶,世世代代層出不窮的皆是詩禮簪纓之族,而最近數年之中,四處林立而起的商鋪、私塾、以文會友的詩社更是比比皆是,因為是天子腳下,升鬥小民都有些見識,再加上重兵駐守,商貿發達,所以使得整個皇城即便如斯繁榮卻有條不紊,百姓安分守己。而這些成就,完全歸功於從三年前開始協理朝政的雲意國親王,攝政王獨孤宸燁。
雲意國的攝政王,人稱並肩王,傳聞他身為皇子之時,就被先帝所疼愛,因文武學識在諸皇子之中出類拔萃,所以七歲便被冊封王爺,十三歲擔當宮廷指令官,統禦三萬禦林軍,十五歲掌握十萬兵權,長途跋涉駐守南淮,掃平滋擾我國境內百姓的羌胡夷狄,因戰功赫赫,所向披靡,而被敵國譽為戰神之王。
最傳奇的是,攝政王二十五歲被當朝身體孱弱的皇帝招回朝中冊封協政之時,便大刀闊斧的破除舊製,推行新政,嚴懲貪汙腐敗、違法亂紀以至於以權謀私的官員,手段雷霆淩厲,行事毫不留情,以至於朝野上下無人不畏懼忌憚,但此行之後,卻使天下民心歸順,四海升平。
……
軒奧城中最顯眼而大氣磅礴的建築除了巍峨高聳,飛簷翹角,四處雕刻滿瑞獸祥雲的皇宮之外,就屬氣勢恢宏的納蘭相府了。
兩扇與城門可以媲美的紅漆大門敞開,那在陽光下閃爍金光的圓潤銅釘昭示著不可一世的威嚴和權勢,兩尊高越兩米的巨大石獅威風威懾的挺立,鎏金藍底的高懸匾額上,蒼勁有力的‘丞相府邸’是先帝親筆禦賜,象征隆寵萬千,那十三層用青石砌成的石階上更是排列有序的各守著三名身著盔甲,身高威武,神色莊肅的士兵,手中的長槍紅纓隨這寒風肆虐而飄揚飛舞,但那些人卻紋絲不動,立如蒼鬆。
納蘭洪德,兩朝丞相,先帝最為倚重的親信之一,權勢灌頂,縱橫朝野,執掌六部,亦是野心勃勃,雄才大略,但,這個一生馳騁在政權道路上的男子雖然妻妾成群,但臨近天命之年,膝下卻隻四個女兒。
清晨的紅日灑照在相府內的假山亭台上,琉璃瓦折射出來的光芒瀲灩璀璨,如同皇家泉池的碧葉池中波光粼粼,偶見幾條紅尾的錦鯉優雅遊動。四處亭台樓閣,雕梁畫棟,各院的邊腳處都種上幾株清脆凝綠的竹子,亭台四周包圍各種盛開的寒梅,色澤鮮豔剔透,映著初春尚未化去的雪水,別有一番神韻風味,說不出的富貴風流。
碧葉池水接天環繞,如同日月相擁一般從前院的一池碧波縈繞整個後院,托出了一座建造小巧雅致,別有趣味的湖中樓閣,名為‘月浣閣樓’,是相府主人納蘭洪德的大女兒納蘭沁兒的所居之所。
精致風雅的閣樓四周皆以紅木所造,塗刷青漆,四方正圓,以上好的沉香木雕刻空樓製成扶手,前側層層厚實的千年鐵山木做成大小等樣的石板小橋,湖中假山連綿起伏,仙鶴昂首對空,陽光潑灑,水中絲絲的漣漪波動都如金光一般籠罩整個小築,夜晚月光如霧之時,更似清水刷洗,不染風塵,如同仙居一般,因而,名為月浣。
閣樓垂以青綠色的月影紗,細膩清新,觸摸柔軟,似若無物,在風中飄蕩而起,給人一種柔和朦朧之感,而薄紗下的翹角簷台下,站著十來名身著粉色滾兔毛邊小短襖,厚實的百褶長裙,發髻梳成統一式樣,連首飾、妝容都一樣的丫鬟。她們的麵容嬌俏,看起來十分機靈,隻是每個人的眉宇之間都帶著幾分憂愁與緊張,在對麵來了幾個身著灰黑色長袍,手提藥箱的大夫時,立刻有序的迎上,帶領這進入了樓閣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