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審過後眾演員創建了一個“藝術節專用”的微信群,大家開始積極地選歌,這也就意味著,《當你老了》是真的被“斃了”。
從中文歌選到英文歌,從愛情類型的歌曲到勵誌,都被莫名其妙地“斃掉”,問原因,答案是不好唱;時間太倉促;這詞太難了……
最後張旭選了一首《重返17歲》,旋律很好聽,也是合唱,大家也好分配誰唱哪段兒,但群裏都在糾結一個問題:你才幾歲呀就重返17歲?
13,14歲的小屁孩兒,重返10歲還差不多,這首歌完全不符年齡啊!
但因為實在找不上合適的歌了,就這首歌還算可以,所以,就隻能選《重返17歲》了。
不管怎麼說,這種演出排練方麵的事還是需要老師的幫助。
排練的很亂套,光是指揮人員莫名其妙變成了薛成和張旭,有的人一會兒說要退出一會兒又是要加入的,指揮的指揮自己的,聊天的聊自己的,打鬧的打鬧自己的,負責人的人最後終於忍不住,吼了一聲,也無法拯救現狀。
這樣的集體,這樣的團隊,終究不會拿的出太像樣的作品,也終究不會得到太好的名次。
結果的確如此,不過那都是後話了,每一個晚上我們都白白浪費,閑扯,爭執,開玩笑……一切都導致了在審核前期我們隻是順完了歌詞,能夠合唱了而已,隊形排也沒排。
大家都是在老竇麵前裝樣子。
老竇每天都回的較晚,而隻有在老竇在的時候,所討論的話題才會正經點,練習的次數也會多一點。
也拜老竇所賜,我們在複審前也總算有了一個隊形。
就是一個橫排,誰唱的時候往前走一步就好,沒有一個動作,整個過程單調無味。
反複的排練讓人無味,每個晚上都要留下,包括星期五下午兩節課後的選修課。
能翹的人都翹了,我也不例外,那個書法選修課,討人厭的光頭除了裝模作樣外,還是裝模作樣,每次去書法教室就是寫作業,去了還不如不去。大好的排練機會,我也一定要珍惜。
但能抽出空請假的並不多,請完假在教室集合的我們也無所事事,所以就讓我和夏筠涵去找人。
我和夏筠涵跑遍了實驗中學的前操場,每一棟教學樓都光顧了一遍,汗也浸透了衣服,我拉著夏筠涵的手,在教學樓與教學樓之間奔馳,從天蒙蒙黑到全黑,也沒有帶回來一個人。
這次排練就這麼荒廢了。回來後發現其他在班裏的人用講座上的電腦聽歌打遊戲,還有一部分人在後麵商量,氣氛極其凝重。
“怎,怎麼啦……”我和夏筠涵問。
沒有人回答,十有八九是鬧別扭了。
緊接著幾個人陸續收拾東西,背起書包,起身就說:“我走了。”
“不是你們走什麼啊,再等等別人不行嘛?!”
……
最後幾個人在門口駐足了幾分鍾又回來了。
嗬,真是別扭的家夥。
(二)
那天我們幾個沒事的人就先走了,排練並不太讓人愉快,複審的效果也不大好。
複審的中午又留下來了,吃的是肯德基,中午臨時要排練動作,所以請來了幾個同學的家長。
大家吃完之後很認真地排練,幾個家長誇了每個人的特點,最後整出來一個打響指的動作。
就是一句伸一條腿,然後再打一個響指,依此類推。
後來這個動作再次被張旭“斃了”。他提議每一組(就是一起合唱同一句話的人為一組)想一個自己的動作,合唱的時候就全體左右搖晃。
因此我們在排隊的那段時間就著冷風想了上百個動作。
最後一個都沒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