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就是變易、變革,《易經》提倡變革,並指導人們去應對變革、引領變革。《易經》上說:“改命,吉。”這就是讓人們勇於改變自己的命運。
“易”就是容易、簡單,《易經》將一切還原為簡單,指導人們用簡易手段獲取勝利。《易經》上說“匪夷所思”,就是說很多看似複雜的問題其實可以簡單化解。
“易”就是交易、交換,《易經》指出:沒有失去就沒有擁有,我們必須學會交換。《易經》上說:“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就是說隻要我們善於動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資源,就可換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從清華校訓說起
在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東門,立著一塊巨大的長條青石。上麵鐫刻著《易經》的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字體堅硬如鐵鑄龍蛇,熠熠生輝。
這就是著名的清華校訓,每一位到清華學習和參觀的人看到這句鐫刻在青石上的校訓,都會為這種濃鬱的氣氛感染。在清華的西校門裏麵,還立著來自《易經》的另一句名言“人文日新。”
為什麼清華大學會如此信奉《易經》,把它的名句當做校訓、格言?這是有其傳統的。早在西南聯大時期,這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已經是它的校訓。幾十年來,清華人以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也成為一股公認的社會力量,在政界、學界、經濟界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領頭作用。
清華的力量來自“自強不息”的《易經》精神,清華的力量源自《易經》。
不僅如此,我們整個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曾受惠於《易經》,《易經》的自強不息精神已經成為全體中國人的精神財富。
以往人們提起《易經》,以為它是本算卦的書。其實,《易經》主要不是在講算卦,而是講如何奮鬥成功。它是一部偉大的哲學書,一部偉大的成功學經典。
《易經》的精華即在於它的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幾千年來,《易經》深邃而直白的智慧不斷指導我們走向成功。
時代變了,但社會進步的規律不變:在中國大地成功者不斷湧現,但成功的規律不變。清華如果喪失了“自強不息”精神,將不再是清華:中國如果喪失了“自強不息”精神,將不再是中國。
《易經》的自強不息精神是中國的巨大財富,是中國人的元氣所在,是我們走向成功的智慧之源。加入WTO後的中國人更加需要奮鬥。
就在此時此刻,而不是遙遠的明天,我們必須更好地運用《易經》去創業,去獲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