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普通的鄉村郵遞員,每天徒步奔走在各個村莊之間。一天,他在崎嶇的山路上被一塊石頭絆倒了。他撿起那塊樣子奇特的石頭,左看右看,有些愛不釋手。
於是,他把那塊石頭放進自己的郵包裏。村民們看到他的郵包裏除了信件之外,還有一塊沉重的石頭,都感到很奇怪,勸他:“把它扔了吧,你還要走那麼遠的路,它可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他取出那塊石頭,有些得意地說:“你們看,有誰見過這樣美麗的石頭?”
人們都笑了:“這樣的石頭山上到處都是,夠你撿一輩子。”
到家後,他突然產生一個念頭,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多麼美麗啊!
後來,他在送信的途中都會捎上幾塊好看的石頭。慢慢地,他收集了一大堆奇形怪狀的石頭,但離建造城堡的數量還遠遠不夠。
於是,他開始推著獨輪車送信,隻要他發現中意的石頭,就裝上獨輪車。
年複一年,他再也沒有過上一天安閑的日子。白天他是一個郵差和一個運輸石頭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個建築師。他按照天馬行空的想象來構造自己的城堡。
人們都感到不可思議,認為他的大腦出了問題。
二十多年過去了,在他偏僻的住處,出現了許多錯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教式的、有印度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當地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性格偏執、沉默不語的郵差,在幹一些如同小孩建築城堡的遊戲。
1905年,法國的一名記者偶然發現了這群城堡,這裏的風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歎不已,因此寫了一篇介紹城堡和它的建築者的文章。文章刊出後,這位郵差——希瓦勒,迅速成為了新聞人物。許多人慕名前來參觀,連當時最著名的藝術大師畢加索也專程參觀了他的建築。
如今,這群城堡已成為法國最著名的風景旅遊點之一,它的名字就叫做“郵遞員希瓦勒之理想宮”。據說,入口處立著那塊當年絆倒希瓦勒的石頭,上麵刻著一句話:“我想知道一塊有了願望的石頭能走多遠。”
劍橋哲語
劍橋學子之所以不平凡,是因為他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夢想對人生的重要性。劍橋大學教授告訴學生:希望是堅韌的拐杖,忍耐是旅行囊,攜帶它們,便可以踏上永恒之旅。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認為“人類所有的智慧可以歸結為兩個詞——等待和希望”,無論我們是否讚同他的論斷,都不能否認希望之光是黑夜的光明女神。沒有它,人生將滿目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