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就開始講故事了),具體有多久呢?這就得從宇宙的起源奇點大爆炸開始說起了……開個玩笑啦,並沒有那麼久遠。自盤古開天地以來……沒錯,盤古開天辟地是真是發生的,隻不過這是玄乎一些的說法。盤古,是自有記載以來出現的第一位超能力者,他的能力經過推斷,應該是類似於震裂天地的戰鬥型超能力。如果你看過《海賊王》,那麼便可以將盤古當作白胡子的模板進行比對。
其實關於超能力者的記載,往往出自古代的神話故事當中。如一步能夠跨越山海,身形極其巨大,麵容相當可憎的龍伯國人;生而有翅膀,能夠自由自在翱翔於天際的羽民國人;手臂靈巧細長,能夠運用各式新奇的技術呼風喚雨,通過製造的一種飛車馭風而行免去勞碌之苦的奇肱國的人等等。在國外也有類似的記載,比如在西方奇幻故事裏頻頻出現的巨人、精靈、矮人、地精……都可以看作是同一種族不同異變的分支。就好像當初人類進化之初的那一批類人猿,有些批次、某些基因隨著曆史的滾滾潮流進化成為人類,而剩下的那一批,卻在自然演化的陰差陽錯之下,踏上了另外一條生存之旅。兩者並無孰優孰劣的說法,隻是自然選擇造就的不同結局,很多時候都頗令人感慨。
在普通人的眼裏,這些人自然是超脫於世俗之外,無法通過自己的理解去認識他們的所作所為。慢慢地就在人們的口傳耳受之中演變成為神話故事,超能力者也就逐漸被普通人神話。這是反映古代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可是在世界的另外一麵,在另一類人的眼中,真是再正常不過了。
這些身具異能的“神仙”,有些不願與常人為伍,便在能力最為出眾的領頭人的帶領之下,利用空間切割的能力開辟出一片屬於自己的世界,無拘無束享盡自然之美,故而這片領域被稱作“仙界”。又因為他們大多不被年華歲月束縛,自然年輪超出凡人太多太多,機緣巧合之下與常人偶遇,便往往幻化出一副鶴發童顏的仙人模樣,來了興致也會點撥一二,所以才會一直有所謂的修仙者。隻是可惜,後天的努力終究超越不了天賦帶來的優勢,即便得到超能力者的點撥,這些修仙者雖說身體素質、歲月壽命有所提升,但臆想之中的修仙大多也還是無疾而終。而對於一意孤行,忤逆或是不願聽從超能力者一番好意提醒的普通人,許多都遭受了沉痛的機遇,甚至成為孤家寡人。例如rb神話故事裏記載的浦島太郎,以及“王質爛柯”一詞中所蘊含的故事等。
又有些超能力者,他們對於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很是興奮,不願與世隔絕在“仙境”安享清平,想要抓住這個機會憑借自身的能力成就一番事業。於是他們改頭換麵,盡可能的隱藏自己“神仙”的身份,大多利用自己的超能力,也在曆史上博得了一席之地。這其中有流芳百世、為後人讚頌敬仰的,譬如給予王小明和荊軻超能力的孔子。也有下場悲涼、結局淒慘的,王莽便是最好的例子。不過說來奇怪,不甘心隱姓埋名、願意留在塵世的能力者往往是不具備殺傷力的,也就是所謂的輔助。不知道他們是真心留戀人間,想要在時間的長河之中留下姓名,還是被那些擁有割裂空間之類攻擊性極強的能力者所排擠,萬般無奈之下的舉措?難道世界的另一麵也有不為人知的鄙視鏈?
然而時代有時代的局限性,曆史終究還是被大多數人所掌控。無論是正史野史還是神話故事,能夠有資格被稱為“神仙”、“上仙”的能力者,無一例外都是業內的佼佼者。那些超能力無比雞肋的,因為內外在因素自身超能力開發極低的,甚至從生到死、由始至終都沒有發現自己擁有超能力的大有人在。他們不僅沒有在這世上留下點滴信號,不少還被看作異端丟了性命。當真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喜幾家愁”。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當時的王小明是一無所知的。他,也就是我,那時正沉浸在新學期的氛圍中,在室友相聚的酒桌上與哥們朋友推杯換盞,聊得不亦樂乎。
“來,小明,好久不見了咱哥倆得喝上一杯。”宿舍的年齡最大的阿b發話了。我趕緊端起酒杯與他相碰,“噸噸噸”幾下,一杯二兩的酒便見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