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比較優勢法則(1 / 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也許自己沒有別人多才多藝,但比別人在某一方麵更精通;也許自己英語成績沒有別人好,但自己體育成績很優秀。這些,都是你相對於別人的比較優勢,發現自己的優勢並能夠發揮利用,你就可以取得自己的成功。

著名主持人楊瀾回憶自己的經曆時曾有這樣一段感慨:

“人與人雖然沒有優劣之分,但卻有很大不同。一次參加一個論壇,有位教授說了一個觀點:一個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實隻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機會。我覺得很有道理。……對於醫學,我不是很懂,但我也了解到,也有這種比較優勢存在。醫學院有的學生,在學校理論學得很好,但手比較笨,所以在臨床上就不適合做外科醫生。有的理論學得不是很精專,但手很靈巧,就可以成為外科的’‘一把刀’‘。這就是每個人有不同的比較優勢。”

一個想要成為運動員的人,在決定要從事什麼體育運動之前,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所擁有的素質,而不是先考慮哪個體育項目更有吸引力。如果這個人身高一米七,體重100公斤,那麼無論他練得多麼刻苦,在跳高或馬拉鬆比賽中都不會有上佳表現。但如果他選擇鉛球或標槍項目,那麼經過訓練,掌握技巧,就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運動員。同樣,如果你能比別人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核心資源或能力,就同樣能夠表現出色。

比較優勢是經濟活動中的一種相對優勢。著名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曾如此解釋比較優勢:是的,我啥都比你強,你啥都不如我,但這沒有關係,我們還是存在專業化生產的可能;這就是按照各自的比較優勢,“兩優擇其重,兩劣擇其輕”,進行專業化生產,這可以使總產量增加,產品和服務極大豐富,大家得益。這就是比較優勢法則。

企業靠競爭優勢在市場立足,需要了解和掌握比較優勢法則。個人同樣如此,就是一個全能全優的人也不可能事事都做得很好,因為他的精力隻能允許他在幾個方麵盡力,並且他也隻要在幾個方麵做好就行了,他每個方麵都要做好,反而會得不償失。

垃圾也是放錯了地方的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成功的人生,就在於要學會發現和發揚自己的優勢,使自己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愛因斯坦讀小學時,功課並不出眾,甚至很平常。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很厭惡,曾經罵他長大後肯定不成器,甚至曾想把他趕出校門。但愛因斯坦對數學、幾何和物理學方麵有著濃厚的興趣,憑借在這些方麵的優勢,他最終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有許多在校成績平平的同學,走向社會後卻取得了驚人的成績,這都是因為他們找到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曆史和現實中的例子都告訴我們:隻要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父母都期望孩子事事第一,因而讓孩子們在一個個培訓班間勞累奔波。麵對這樣的現狀,青少年朋友不如去發現去尋找自己的一兩項比較優勢,以期重點發展。這樣,在成長過程中,自己才不會有更大的負擔,也才能為未來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