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是氣體,使用很不方便所以在生產上所施用的是在一定條件下能釋放乙烯的人工合成商品名叫乙烯利的化學藥劑氯乙基磷酸。
二、激素在園林生產上的應用
(一)進插條生根進行營養繁殖的扡插枝條用生長素處理後,就能促進不定根的產生特別是對不易生根的樹種,如丁香、月季中的某些品種、廣玉蘭等,用吲哚丁酸、荼乙酸處理後,生根快、成活率增髙。在城市綠化中需要進行大樹移栽,往往由於傷根太多而不易成活,也常用生長素處理根部,以提高成活率。
處理插條的藥劑濃度範圍隨樹種、插條木質化程度、溫度等條件而有所不同,應經試臉而定,一般處理方法有:
將植物激素照所需的濃度和泥架混勻,把樹苗(先將幹枯的根係截短以加速藥劑的進入)根係沾滿泥漿,然後進行栽植,成長樹木的移植,根係常常受損傷。為恢複根係成活,在定植前可用含藥剤濃度較高的泥漿,塗抹伸出土壤表麵的所有的斷麵,栽植後再根據根係大小用濃度適當的藥劑溶進行灌溉,經這。樣處瑝,可很快形成健壯新根,恢複根的吸收能力,不僅提高成活率,且加強地上部生長。
(二)促進嫁接愈合生長素能促進形成層的活動,在嫁接前如果把砧木和接穗經過生長素處理後嫁接,有促進愈合的效果。常用的有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
(三)防止器官脫落葉、花、果脫落前,其莖部會形戒離層,離層的形成與細胞的生長素含量有關,所以在適當期用生長素類物質處理,可防止器官脫落。為防止蘋果、梨、柑桔等采前落果,用乙酸、吲哚乙齅、吲哚丁酸進行噴射。一般在落果前一星期處理為好。
(四)控製萌芽果樹和樹苗等溶液在早春或前一年晚秋噴射處理,可抑製葉芽,花芽的開放,避免晚霜的危害。
(五)促進發育、提早開花種子發芽前用赤黴素處理,可促進其發育,達到出苗快,出苗整齊的目的。也有用赤黴素處理休眠芽,能提早萌發;處理花芽可提早開花。
(六)控製徒長,矮化樹種在植物生長期,使用矮壯處理植株頂端或側枝頂部,會減慢植株生長速度,使植莖、節變短,葉厚色深,達到矮化效果。
(七)消除雜草某些激素能作化學除草劑,目前生產上應用較廣的是敵稗、除草醚、脫葉劑等。
第二節植物的抗寒性
植物的抗寒性,是指植物對低溫的忍耐性。
一、低溫對植物的危害
低溫對植物的危害,按低溫程度和受害情況,可分為凍害和寒害兩種。
(一)凍害溫度達冰點以下,植物體內發生冰凍,因而受傷甚至死亡,這種現象稱凍害。凍害對植物的影響主要是由於結冰而引起的,由於冷卻情況不同,結冰不一樣,傷害就不同。結冰傷害的類型有兩種。
1.細胞間結冰傷害通常溫度慢慢下降的時候,細胞間隙的水分結成冰,即所謂胞間結冰。結冰後細胞間隙內溶液濃度提高。細胞內水分外滲,造成原生質嚴重脫水:同時,細胞間隙內逐漸增大的冰晶體,也會對細胞產生機械損傷。細胞間結冰不一定使植物死亡,大多數經過抗寒鍛煉的植。物是能忍受細胞間結冰的解凍的過程決定植物是否凍死。緩慢解凍能使細胞逐漸吸收水分而恢複正常;但如果冰凍後經受髙溫或直接的陽光照射而快速解凍,水分很快散失,植物就會因短時大量脫水而死亡。所以秋季突然提早到來的寒潮以及早春急劇變化的變暖都會引起植物的嚴重災害。生產上,每當霜後,采用地裏灌水或葉片噴水,能增加植物組級含水量,以防止因解凍太快,蒸發過速對植物造成的危害。
2.細胞內結冰傷害當溫度迅速下降時,除了在細亂間隙結冰以外,細胞內的水分也結冰,一般先在原生質內冰,後來在液泡內結冰,這就是細胞內結冰。細胞內結冰傷害的原因主要是機械損傷,冰晶體會破壞生物膜、細胞器的結構,使組織分離,酶活動無秩序,而影響代謝。大多數細。胞內結冰,會引起植物死亡。
(二)寒害零度以上10度以下的低溫對植物的傷害,稱寒害。秋寒和春寒常是引起植物寒害的原因。寒害症狀一般出現較晚,症狀為葉綠素被破壞,葉片變黃或枯萎,造成芽和莖枯黃及落葉現象,嚴重時能引起整個植株或枝條死亡。
寒害引起植物傷害或死亡的原因很多。通常認為:一方麵是破壞原生質的結構和代謝的協調性。因為寒害能使水解酶的活性增髙,水解作用大於合成作用,呼吸作用不正常的增強,結果大量消耗有機物質,同時代謝也失去協調性,使某些物質積累而致中毒。寒害還使原生質結構破壞,失去半透性。另一方麵是破壞了植物體內的水分平衡。植物在遭受寒害後,若天氣好轉,氣溫升高較快,這時土壤溫度仍較低,根係吸水較弱,因而根係吸水少而葉麵蒸騰失水多,使植物體內的水分不能保持平衡,造成生理天旱,出現芽枯,、頂枯、莖枯和落葉等現象。
二、植物對寒冷的生理適應
在地球上,不論氣候如何寒冷,基本上到處都生存著植物。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對冬季的低溫,在生長習性和生理生化方麵都具有種種特殊適應方式。例如,一年生植物主要以幹燥種子形式越冬:大多數多年生草本植物越冬時地上部死亡,而以埋藏於土壤中的延存器官(如鱗莖、塊莖等)渡過冬天;大多數木本植物或冬季植物以落葉或在生理生化上產生變化而有所適應,增強抗寒能力。
植物在冬季來臨之前,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體內發生了一係列的適應低溫的生長化變化,抗寒力就逐漸加強。這種提高抗寒能力的過程叫做抗寒鍛煉。盡管植物抗寒性強弱是植物長期對不良環境適應的結果,是植物的本性。但應指出,即使是抗寒性很強的植物,在未進行過抗寒鍛煉前,對寒冷的抵抗能力還是很弱的。例如,針葉樹的抗寒性很強,在冬季可以忍受30度的嚴寒,而在夏季若處於人為的―度下便會凍死。
經過抗寒鍛煉後的植物,植株含水量下降,減少了細胞結冰的可能,同時呼吸減弱,澱粉水解比較旺盛,使體內積累較多的糖分,從而使細胞冰點下降,原生質膠體不至於凝結;此外,在抗寒鍛煉過程中,細胞也大量積累蛋白核酸等,所以原生質內貯存有許多物質,提髙了抗寒性。
(一)內部因素各種植物原產地不同,生育期的長短不同,對溫度條件的要求也不一樣,因此抗寒能力就不同。例如,溫室花卉多起源於南方,須在溫室內方能越冬,而生長在北方的樺樹、黑鬆等樹木能安全度過零下30度零下40度的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