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麵是構成報紙的基礎。為了適應讀者不斷變化的閱讀需求,包括來自領導機關變化著的要求,以及辦報形勢變化的要求,報紙的版麵不得不變化。有的媒體老總講,三年間版麵和欄目就得刷新一遍。這話也許不完全準確。但是要變化,要用變化適應讀者閱讀需求的變化則是絕對正確的。不然報紙就沒了生命力。就要被讀者丟棄。這次報紙改版方案和相應的機構調整的方案,事先征求了一些同誌的意見,大的方向一致,具體想法多種多樣。
這裏把傾向性的意見,但不是定論的意見,跟大家說說,供討論時參考。
今天是星期一,討論時間為星期二、三兩天。星期四各部主任(或副主任)把意見反饋回來,星期四下午編委會集體討論,爭取下周把這件事定下來。
關於采編業務與機構調整
先講對口采編業務部門,後講采編綜合部門。
為了便於對問題做深入研究,幾個過大的部門,準備分解開。事實上,放在一起也是鬆散的聯邦。分解後的部門設置和業務範圍是:
1.工業部。經濟工作是全黨工作的中心。
要加強對經濟問題的深入研究,而遼寧又是全國舉足輕重的工業大省,因而應該有單獨的工業部。
2.農村部(而不是農業部)。農業是基礎,而這幾年遼寧的農業成績是很大的。
這裏講的“農”是廣義的“大農”,包括生產—流通—消費;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包括農業縣(區)領導班子建設以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活動。
3.財貿部。財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個需要加深認識的領域。
不隻是物資商貿流通,包括市場建設,財政收支和金融、稅收、物價等等。
這個領域,既是國家關心的(宏觀調控),企業關心的(出發點、歸宿),又是群眾關心的(消費者利益)。
4.政法部(政治生活部)。負責黨政軍群、公檢法司、民政等領域的宣傳報道工作。包括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民主與法治建設;黨的建設。
其中,駐省委、省政府記者要不要放在這裏?還是放在記者部?
省裏的各種會議報道,包括經濟工作方麵的會議,誰負責?是各部分頭負責,還是全由政法部負責?
5.科學、教育、衛生(文化)部。科教是遼寧的弱項,是要加強的基礎建設。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遼報就一直有科教部,這次應該恢複。
我們現在政教部裏也有這一攤。問題是要不要把“文化”放在這裏?對文化領域的宣傳報道誰負責?還是放在文藝部、副刊部?
6.社會新聞部。專門從事社會新聞的采寫。
這是因為:
第一,讀者有要求。本意上的新聞主要是社會新聞,能引起讀者興趣的新聞,較多是社會新聞。能增強報紙的可讀性。
第二,報紙也負有引導社會的責任,在人們關注的各種問題中,除了經濟問題、法律問題外,大量的是屬於社會方麵的問題。報紙有一個引導社會的職責,關注社會公德、社會良知、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等方麵的問題。
工作方法,除了編輯部設專人自己幹外,可否同省內各報聯網,在各自刊發的同時傳給我們。
爭取每天有一個社會新聞的版(不都是曝光,也有正麵表揚,有專題的社會問題研究),至少要有個大專欄。
7.體育部。是本報新聞報道成績較明顯的部。
專門的體育部,是報紙適應新時期讀者需求的表現,是報紙增強市場意識、讀者意識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