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所載,遂古之初,昔有大天尊駕臨冥空,開天辟地,造化眾生,至此極道荒界於混沌冥空之中衍生、、、
經言:聆聽仙音,道顯洪荒、、、蓋聞天地之數,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一元分十二會,每會一萬零八百歲。遂過十萬八千載,天開於子。再過十萬八千載,地辟於醜。又以十萬八千載,芸芸眾生顯於天地。
幸得天地庇佑,蒼生聆聽仙玉真言,便有了那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星辰之數、、、
一聲聲底氣十足的稚嫩聲不斷的回蕩在天地之間,循聲望去,隻見一座村落參差不齊的散灑在山坳之中,約摸三十開戶人家。
再看那村落中心靠東處有一處空曠之所,一堆堆草落聳立著,一株翠青發亮的柳樹紮根在東麵的路口上遮天蓋日,看那樹幹之粗,足有五人環抱之壯,看樣子約摸有七百年之久,而那一聲聲的道藏之言便是從柳樹中散發而出的。
要說這“道藏”頗有來頭,據傳在太古末年,人族初降,正值天地劫數之際,幼小的人族很難存活於世間。有一仙神憐憫世間生靈眾願,遂傳下秘法九篇,以期拯救落難的蒼生。
得天之幸,弱小的人族卻獨得三篇,便以此為基,開創出無數大道神通和武技秘法,如此迅速崛起於混亂的天地之中,為人族的薪火傳承奠定了基礎。
人族感念仙神慈悲,便冠以道藏之名以表尊崇。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薪火相傳的斷代,那三篇對人族有無數意義的秘法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隻有片言隻語流傳世間而已。
從此之後,道藏之名更顯神聖尊貴,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代表著人族正統的象征。
後世君王為正大位,便會以各種名義收集各種流傳世間的道藏之語和所有關於道藏修行的神話故事進行整理修訂,再命以“道藏”二字為名,修訂成書,以示得位之正,為天命所鍾。
便是這如今主宰赤縣神州的大周帝庭,也在那位開國太祖爺的期許下進行過一次聲勢浩大的道藏修訂,隻是書成之後便被束之高閣,隻有那些聖道有成的大儒和建立功勳的閣老才會賜下抄錄的機會,以示皇恩浩蕩。
自從大周建立至今,也就隻有寥寥數人有緣得見而已,按說這種珍本應不會顯現在這偏僻小村,如今出現,看來這小村之中卻是坐臥著非凡之人。
充滿生機勃勃的稚嫩聲一遍又一遍的回蕩在山坳之間,似誦似讀,聞著欣喜,聽者開塞。
透過柳樹的縫隙之間,見得一十三四歲上下的少年,正依躺在比他腰身還要粗壯的柳枝上認真的誦讀著手中的書本。
卻說這勃發少年,便在這小山村中也頗有名氣。
少年姓玊(su)名乙,世代久居於此,遠離神州腹地,不伏帝庭教化,不知山外大好風光,亦不懂那紅塵名利誘惑,直到其師落難此地,才知世間之事妙不可言。
說道其師王融,卻是大有來頭,因為十二年前的叛亂一事淪落到此,這也給了小玊(su)乙一個莫大的機緣。
卻說十二年前,玉泉小村陸陸續續的來了五戶十人外來家口,心地質樸的村民們便收留他們在此落下了家業。凡事皆有陰陽之利,這平凡的小村在這些外來人到來後便漸漸的熱鬧和不平凡起來。
忽如一陣風塵來,黃沙飛舞漫天。但見風塵揚起之處出現了一群半大的少年向著柳樹下跑來,年紀和玊乙一般上下。推推囔囔,手舞足蹈,好不熱鬧,沉浸在書本中的玊乙也被他們歡樂的言語吸引了過去。
玊乙見此便將手中的書本順手插在腰帶上,麻溜的從樹幹上爬了下來。這些少年看見樹上爬下來的玊乙後便一窩蜂的纏上去,掏耳朵,挖眼睛,抓頭發,掀衣角,下攀子,你來我往,便將玊乙摁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