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南謝府(1 / 2)

陽春三月蘇州謝家,

謝家老爺謝皓軒正和妻子王敏君逗弄剛六歲的小女兒宛凝玩耍。

謝家先祖本是本國開國功臣,起於市井之中,與皇帝結為異性兄弟,盡心盡力輔助皇上,後來皇上成功的榮登大寶,謝家先祖便受封為護國王爺。但是因為當時的謝家家主不熱衷於名利,便要辭了這王爺的封號,並與皇帝商議,要離開了京城,回到了蘇州老家。

皇上再三挽留謝家家主,卻如何也留不住,這謝家家主隻對皇帝道:“大哥的恩典,小弟銘記於心,隻是小弟並不擅長於做官,還是回家做個小民好,也好為大哥注意民間的動向。”皇帝感念他的好處,便仍舊封了他為護國王爺,並下令謝家後人,男子世世為王爺,女孩則代代為公主。一時間這個旨意羨煞了旁人,隻說這謝王爺真是聰明的很,一招以退為進為自家換來這麼多好處。謝王爺卻不以為意,隻將那些當做浮雲,在蘇州城東建了個極美的宅子帶著妻兒住了進去。這便是如今的謝家。

謝皓軒正是謝家家主的曾孫子,謝家三代單傳,而且每一代隻生一個兒子,連個女孩也不曾有。到了謝皓軒這一代,卻得了兩個孩子。

謝皓軒二十歲那年得了一個兒子,如今剛剛十歲,取名謝錦霖。四年後,夫人又為他添了一個女兒,取名宛凝。好在謝皓軒如今剛過而立之年,若是想再要個兒子,還是很有希望的。

謝皓軒卻不是特別期盼兒子,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他和妻子跟前的小女兒宛凝,便是她們最為珍惜的寶貝。宛凝剛六歲,生的是粉雕玉琢如同玉一般靈透,更為難得的是,小宛凝天生一副善良的心腸,兩三歲時看到街上的乞丐都忍不住流淚,對待家裏的下人更是好得很,因此謝家上下都極為喜歡這個小主子。

宛凝還極聰明,剛生下來眼睛便知道看人,三個月便會說話,加上謝皓軒平時常常教她些詩詞,小宛凝三歲時候便認識了幾千個字,出口也能成章了。如今整個蘇州城裏的人都知道謝家的小女兒的名聲,小宛凝跟著爹爹或者哥哥到了大街上玩耍,常常有人跟她打招呼,宛凝也不認生,每個人都回一個大大的笑臉。

宛凝極為善良,常常拿了自己的壓歲錢分與街上的乞丐,便是她現在的小丫鬟景兒,也是宛凝在路邊就回來的。那時宛凝剛剛五歲,有一次跟著自己的哥哥出去玩耍,卻看到路邊有個小孩倒在地上,宛凝也不嫌那人髒,忙上去查看,卻發現那小孩已經昏迷了。善良的宛凝連忙叫了家人將這人送到了自己,又請醫生醫治。後來景兒就過來後,便留在了宛凝身邊。

謝皓軒自然高興自己的女兒有一副菩薩心腸,他也常常多給宛凝些銀錢,好讓宛凝能多做些善事。謝皓軒也是極為良善的人,府裏的傭人好多是他救回來的。這幾年朝政越發的腐敗,他救下的人也越發的多了。

謝皓軒看著妻子和女兒玩耍,心裏卻想起了如今皇帝沒了先祖的雄風,隻知道享樂,一味的寵愛劉貴妃,便是朝政大權,也都落在了劉家手中。劉貴妃的哥哥劉德山,為了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好多正直的大臣都已經被罷了官,還有一些,已經被害死了。

而江南這邊,因為素來是魚米之鄉,更成了劉丞相關注的焦點,他將江南一帶的官員換成了自己的,國家賦稅倒有一半落入了劉丞相的腰包。不過鹽政,向來掌握在皇帝手中,劉丞相也沒有辦法。

為了更大的從鹽政上得到好處,王丞相便勾結私鹽販子,將這個江南的鹽政都控製了起來,如今的鹽政已經名存實亡,那些官員們不過是領著月俸過日子罷了。

這些都令江南百姓苦不堪言,謝皓軒雖然繼承了先人的淡泊名利,卻也繼承了先人的古道熱腸,他看不慣如今奸臣當道,官商勾結,魚肉百姓。雖說這些事情對他這個開國元勳的後人沒有什麼影響,可是每每看著熟識的不熟識百姓麵帶無奈的眼神,謝皓軒便覺得自己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

王敏君自然知道自己丈夫的想法,她雖然不支持丈夫,卻也沒有反對,隻陳述了利弊。王敏君是當朝王太師家的小女兒,自小被灌輸了三從四德的思想,她原本也以為一輩子也就那麼度過了,可是嫁到蘇州以後,她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更在意的是夫妻同心,琴瑟和鳴。更難得是,她丈夫從來沒有過納妾的念頭,丈夫不提,她自然也不會提出來,於是兩個人過了十幾年,生育了兩個孩子。她悉心的教養著這一對小兒女,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丈夫和兒女身上。

謝皓軒又陪著宛凝玩了一會,終是坐不住了便自己帶了書童去了書房,王敏君見謝皓軒走的遠了,忍不住歎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