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才陰影下的青花學子們(1 / 1)

“人類的天性是進步,因為進步是人類能掌握的用來抗衡空虛的唯一方式,空虛寂寞冷是死亡的象征,人都怕死,所以人類忍受不了停滯不前。如果有一天人類失去了自我,他不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便沒辦法進步,那唯一證明自己進步的方法就是踩在別人的臉上。”電視上一個陽光大男孩對著鏡頭笑著說出這句話。

舉著麥克風的女記者忍不住捂嘴笑了“你說什麼呢,我怎麼聽不懂?”

陽光大男孩毫不介意的微笑,耐心解釋“人想要進步,除了和自己比,要麼就和別人比,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女記者搖了搖頭“好吧。”便索然無味的走了,這注定是一次毫無營養的采訪,這個人說了一通神經兮兮的鬼話。

七年前,劉大海十八歲,以博士身份接受了這段采訪,他是整個和平市最出名的人。

他年僅十八歲便讀到了博士,還是七個專業的博士。

他的在校經曆,可以用傳奇來解讀。

劉大海在大一上學期還是默默無聞的老實學生,自從大一下學期開始,他沒去教室上過一節課,因為逃課次數過多,學校給予留校察看處分,如果期末考試不及格,將給予開除。

劉大海最終期末成績除了高數以外其他七科滿分,其中高數最後一道大題沒有做,而是證明了這道題的邏輯觀點錯誤,從兩個相反的角度各證明一遍,運用到哲學和數學觀點相當廣博豐富,有上世紀中的理論,有最基本的基礎定律,還有剛加入教材的新整理的定律,以披卷老師的儲備無法完全看懂劉大海最後一道題的所有說明,把他的試卷交給了老教授,老教授認真看完劉大海的說明,最終宣布這道題的確有錯,但是作為大一考核不影響答題,而劉大海最後這一道題的解釋徹底轟動了全全校,讓很多老教授關注到了這個大一新生。

從大二開始,當所有人都開始關注到這個從前默默無聞的劉大海時,他們發現,他原來並不是那麼默默無聞,他隻是從前太過低調,以至於沒人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他的室友從前也經常能看到他經常坐在椅子上,一邊聽歌一邊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書,沒事還要嗖嗖的寫幾筆,本來沒當回事,當大一期末考核事件傳播開之後,寢室老大趁著劉大海去操場鍛煉的功夫,拉開了劉大海的書櫃,他要看看這小子平時都看些什麼書,能幹出這麼驚世駭俗的大事來,這一拉開,整個寢室的人都傻眼了。

上中下三排滿滿的書,青花大學寢室的個人書櫃非常巨大是出了名的,一般人連五分之一都裝不下,但是劉大海的書櫃連一點空間都沒有,甚至擁擠到一排書的上麵的狹小的空間也被橫著被塞滿了。

這些書中間用硬紙板隔開,一共六個硬紙板分成了七個空間,寢室其他三個人靠近過來,看清了硬紙板上麵記錄著七個科目的名字,原來,他沒事看的書就是這些課程,他竟然在自學七門課程!

從大二開始,無數老頭經常出入五號樓532寢室,這些老頭都不修邊幅,為人古怪,脾氣有的直來直去,有的和藹可親,有的倔強如驢什麼樣都有,但是他們的目的都隻有一個,他們來找劉大海,希望他讀博,要親手帶他。

劉大海無論遇見誰都是一句話“讀不讀博都行,學這些就是愛好,我也不差那一個證,也不需要別人帶。”

那些老教授無論脾氣多古怪,都屁都放不出來一個,就走了。

有的老教授能多說一句“那你來上大學幹什麼?”

得到的回複是“這的圖書館比我們家裏的大。”

大學四年,劉大海在學校裏留下了從今往後所有青花學生都能親身經曆到的陰影,他在圖書館所有樓層,所有書架,隻要是他想看的書,都留下了他密密麻麻的紅筆解讀和感想,甚至有的在書的扉頁標出了類似“這本書不要看,有社會背景的局限,對現代的年輕人不好。”或者“這本書視野比較極端,如果儲備不夠,容易被帶偏,如果非要看,要結合某書一起看,這樣會有更全麵的認識。”

今後所有來到圖書館的學子們都生存在這個可怕的家夥陰影裏,上中下三樓的所有書櫃,無處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