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在角落哭泣時光全部逝去
花兒說,人類時常會忘記
淚水隻會存在於活著的時光裏
花兒不奢求更多的露水
更長的生命
也許就短短的一季,又回到生命的根部
想,還有多少願變成花兒的人類
在用活的生命祭奠
由此可見,人有比花兒更長的生命卻不知充分利用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往往將生命用在徒勞地追尋與自我消磨之中。相形之下,高璨的《鏡子》在呈現鏡子與人的關係上真是睿智非凡,茲引全詩如下:
鏡子,是它的一隻眼睛
人們喜歡在這隻眼睛裏審視自己
因為鏡子沒有將自己的情感
流露在眼睛裏
人們鏡中看見的依然是心中的自己
鏡子睜開眼睛就不再合上
碎了,就散碎地望著世界
沒有人愛鏡子
所有人都愛自己
也沒有人會像納西索斯
因貪戀自己的美貌落入小河
陷入鏡子的心裏
鏡子孤獨的時候
在心中閉上眼睛
想著自己的那麼多夥伴
都這樣活著
想流淚還需要等到雨天
鏡子是它的一隻眼睛
鏡子內心惆悵
卻依然情不自禁地愛上
每一個路過的人
對於事物如此通透的認知與感悟體現了少年詩人高璨天才性的思想發現能力。是的,她最終通過詩歌的方式發現了生命與時光的奧秘,也發現萬物的生生滅滅,都是一種自然規律,如其詩中所寫:
白天吞噬黑夜
黑夜熄滅白日,誰曾經贏過?
風逝、水過、雲散
萬物都在延伸自己的路
往事的影修長
自然規律之輪靜靜旋轉
萬物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對於承載時光的生命,人會因之生而喜因之滅而悲,然而麵對生命的自然生滅,人試圖所做的努力必然是微小而有限的,人應該一切順其自然,順應自然規律,順應生死大道。
從以上對高璨詩歌的簡要分析來看,我們可以指認高璨雖然年少,但其詩歌卻有遠遠超出其年齡的成熟之處,她能在詩歌中以自我生命成長和自然萬物的生滅為參照,在一係列詩作中藝術化的表達自己對生命、自然與時光的哲思,給讀者以諸多深刻、美妙的思想啟發,從此角度與層麵著眼,我個人認為,高璨實際已步入成熟的詩人行列,而不能依照其年齡把她看做“未成年詩人”甚至“兒童詩人”,如若這樣,那絕對是對於高璨詩歌才華與詩歌地位的完全低估。盡管就詩歌文本本身而論,高璨的部分詩作目前確尚存有年少詩人不可避免的一些青澀之處,但年少的高璨在其詩歌寫作中能夠對於生命與自然生發出頗為精妙、靈動、深刻的哲思,為她的詩歌文本增添其他同齡小詩人所很難具備的精神厚度與思想深度,由此讓我本人對於高璨的藝術天賦抱有極大的認同感,並對高璨詩歌創作廣闊的發展前景抱有極高的期望,這便屬於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2011年12月14日 淩晨5點30分於北京京師園
(譚五昌:文學博士,詩歌評論家,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現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已出版詩學專著及詩歌類編著近2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