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婚禮(1 / 2)

京城謝國公府,裏外一派喜氣,大紅的燈籠高掛,門前兩尊威儀的石獅胸前,掛著係成大花的紅綢布。

小廝點燃了爆竹,周圍的人紛紛縮著身子塞著耳朵,帶著一臉笑意避去一旁。飛起的紅紙屑揚得老高,仿佛要遊到天邊去。

不多時,喜慶的禮樂由遠及近,謝家迎親的隊伍回來得比預計的時辰早了許多。

遠遠看去,馬背上身著喜袍的新郎官最為打眼,點墨一般的黑眸,劍鋒一般的眉毛,英挺的鼻梁,當真品貌出挑、氣宇不凡。他隻消隨手拉一拉韁繩,就能引得前來看熱鬧的人群一陣私語。

此人便是謝國公府的世子,謝涵。

到了府門前,謝涵勒馬,利落地翻身而下。

花轎邊的喜娘則是一臉笑意地攙著頂了紅蓋頭的新娘子朝他走去。

方才在喬家陪嫁的宅子裏,初見一身霞帔的喬家小姐時,喜娘著實怔了一下。

按說京城可謂百花爭豔,是最容易埋沒美貌之地。可偏偏這位打安州來的喬姑娘長得真是不俗,真如戲文唱詞裏那般杏麵桃腮,饒是不施粉黛時亦是冰肌玉骨的好模樣。化上這出嫁的紅妝,當真配得上“人麵桃花”四個字,那一副玉軟花柔的嬌俏樣兒,隻怕京中貴女裏還真沒幾個能賽得過她的。

一對新人款款入內,光是看背影都會覺得是對難得的璧人兒。

人群中忽然有個一身粗布衣衫的婦人賣著關子發問:“噯,大夥兒知道謝家這位新媳婦是什麼來曆嗎?”

京城裏的百姓隻知道三個月前,謝國公夫人派人前往安州提親,卻一直鬧不明白這一等的公府怎會無端看上一個安州太守的女兒。如今看這婦人一臉了然的樣子,大夥兒自然要起哄,叫她詳說原委。

原來十幾年前,仙逝的老國公被幾個流寇追到安州地界,幸得太守喬其廉拔刀相助。老國公在喬府養傷時,聽聞喬家大太太正懷著胎,想起他遠在京城的兒媳也是大著肚子,為答謝救命之恩,當即許下了承諾,若是兩家正好得一男一女,便結兩姓之好。

後來,老國公得了一個嫡孫,喬大太太也生了女兒,隻是喬家的人都未將此事當真。畢竟兩家的家世相差太懸殊,喬家的女兒隻怕是配個庶子也是不夠格,著實不敢肖想人家的寶貝嫡孫。

哪知謝家真可謂是一言九鼎,謝夫人竟將公爹的一句話記了這麼些年,縱使兩家十幾年從未有過來往,也備足了禮數求娶,規矩齊整到幾乎是沒有給喬家留下任何思考的餘地。

如此繪聲繪色一番描述,大家都是聽得一愣一愣的。

那婦人顯然很享受這一時的眾星捧月,裝得同謝家格外熟稔,語氣老道地說:“京城的貴女自然是不願嫁給謝三郎衝喜的,但喬家那樣一輩人裏隻出了個地方芝麻官的小門小戶,可就是如同天上掉餡餅,不撿才怪呢!”

“哎,不對啊,同謝三郎有什麼相幹的,明明是謝大郎娶親啊!”

人群中不斷傳來反駁的起哄聲:“就是啊,方才那馬上的新郎官分明就是世子爺,打量我們都瞎啊!”

“憑你們能知道什麼呀!”婦人斜眼瞥了瞥眾人,口氣立馬變得輕蔑起來,“我東家可是謝國公府的座上賓,上個月同謝夫人喝茶,我在旁伺候著,聽得明明白白的,是給謝三郎娶媳婦!”

“那你說去接親為何是世子爺?”

婦人斂了斂目,眉間一皺,結結巴巴地猜想著:“那……或許,或許是謝三郎身子不濟,大喜的日子又不好改,所以……所以兄長代行儀式也是有的啊!”

“得了得了,你拉倒吧!”

一個蓄著八字胡、管事模樣的人扯著嗓門反駁,手舉在半空,往下壓了壓,大家又不約而同地看了過去。

那人繼續道:“我東家可是謝國公三服內的親戚,那喜帖上寫的就是世子爺的名字,還能有錯?”

此言一出,眾人立刻指著方才那說大話不打草稿的婦人哄笑。她堅稱自己沒聽錯,卻再無人聽她辯駁。

謝府堂屋內,謝涵冷眼迎著謝夫人錢氏目中難掩的得意,挑釁般笑了笑:“這就好了?母親總得給自己的兒媳表示表示,這才顯得出您的重視不是嗎?”

一旁紅蓋頭下的喬萱還有些不知所措。

這謝國公府確實非同尋常,方才進來時,不過是邁了個門檻,喬萱便感受到了高門顯貴的威儀,那門檻足有安州喬府的兩倍高吧!至於府邸裏頭,超乎她想象的大,因被紅蓋頭遮著,所以她的注意力都在腳下,走得她腿肚子都開始有些打顫了才看見足下有高起的石階。怪不得從前總聽人說,京城的大戶人家,就是在自家府裏頭行走,也得坐著軟轎、小油車。

可她走了那麼長一段路,到了堂屋,不過才由喜娘攙著,拜了天地高堂,再對拜過後,讚禮者就拉長了調子喊“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