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模式大體也超不出這樣幾種

最俗套的便是才子佳人式的,女子多有閉月羞花的容貌,滿身的柔情與才氣。家世必定非富即貴,不是相國千金,也是富賈鄉紳的掌上明珠。才子多是落魄的書生.女子的父母必然是反對的,男子必會高中騰達。自然,不同的人演繹出的故事和結局也會各有不同。若是有情有意,有緣有份,再遇上開明通達的父母,天時地利人和,便是如杜麗娘和柳夢梅般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場麵。若是家有阻撓,再遇上負心薄性的主兒,那麼,便不難上演如崔鶯鶯一般的苦情結局。

另一類便是純屬想象的人妖之戀,人鬼之情。這樣的故事裏,美貌多情的“妖孽”必然為這段感情受盡磨難,最後為了保護那個懦弱的男人灰飛煙滅,不得善終,向白娘子那樣被壓到塔下的算是比較幸運的了。真不知道,這些故事的編造者是無意為之,還是有意在教育世間女子——“生命的意義在於隨時準備好為男人而犧牲自己”。否則的話,怎麼從來不見那個男人為妖精送死呢。當然,這一模式裏,也有像聶小倩一般好命,最後修成正果,歡天喜地常相守的。

再有就是永恒的傳奇和悲劇的主角——青樓女子。故事裏命途多舛,才貌雙全,卻最終所托非人,香消玉殞者比比皆是。投江的杜十娘也好,被丈夫打死的步非煙也罷,概莫能外。雖然也有梁紅玉一樣為人稱道的,但流傳下來最多的還是如蘇小小,柳如是一流的人。

這些故事裏,究竟是愛情,還是隻是女子們的一廂情願。他對她的感情裏,究竟有幾分是本能,又有幾分是靈魂的愛戀?在那個地位尚且不平等的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真的能如同故事裏所標榜的那樣純潔嗎?

你隻看看那些在曆史的隊伍裏,永遠站在男人的身後作襯托的女子們。模糊的影子,迷霧一般,當真能看到她們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