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天寶元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起兵造反,派兵抵達長安城下,唐玄宗本欲安撫卻遭到奸臣楊國忠從中作梗,致使安祿山令大軍攻城,無奈玄宗招兵馬元帥孫兒廣平王李豫進宮商討對策,叛軍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玄宗被迫放棄長安帶著楊玉環在李豫護衛下倉皇離開京師。熟知唐朝曆史的朋友看到此處都曉得這就是曆時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以安祿山起兵攻陷長安就此拉開帷幕。
雖然動靜挺大,可並不知道外麵局勢的廣平王妃----唐玄宗的孫媳,廣平王李豫的老婆沈珍珠此時卻在王府裏為兒子李適的生辰宴忙碌,當接到家丁傳報才知道長安失陷,可想離開已經來不及了,被困在廣平王府。要說那廣平王李豫怎麼就不想著帶上老婆一起走呢?這事出有因,一開始李豫被召入宮商討國事,並沒曾想局勢會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妻子賢惠執意要留在王府招待賓客,所以他也隻是帶了兒子進宮,進宮後也才清楚一切,皇上的安危畢竟是大,所以無奈隻能護駕先行,命隨從太監張千,李萬去王府接應,誰知長安大街上已經是到處反兵和逃難的百姓,哪有那麼容易順利進得王府。從沒經曆如此劫難的堂堂王妃在侍女的陪同下隻能束手待斃,但並沒被殺,而是淪為囚徒,被叛軍押去洛陽供大燕皇帝安祿山充盈後宮,可謂顛沛流離九死一生,但雖一介女流的沈珍珠以她的聰慧和膽識讓自己不僅保住名節還躲過層層災難。其中細節不再細表。
被派去王府接應王妃離開的宦官張千李萬非但沒能找到王妃卻獲悉王妃被板軍殺害的消息,隻能趕上大隊伍如實回稟,廣平王李豫聽聞愛妻已死難過不已,兒子李適也哭著要回長安找娘,韓國夫人---也就是唐玄宗最寵愛的貴妃楊玉環的姐姐,見此番情景於是撮合女兒崔芙蓉接近李豫,因為當年李豫選妃時她的女兒崔芙蓉可謂是不二人選,不曾想殺出個秀女沈珍珠讓李豫一見鍾情,這件事始終在韓國夫人心裏是個疙瘩,如今想來有此好機會又哪肯錯過,心想沈珍珠她就該死,李豫的正牌妻子就該是她的女兒崔氏。-----玄宗見打小就對孫兒李豫一往情深的芙蓉竟能安撫了重孫適兒的思母之情便下旨讓李豫納芙蓉為妃,帝王之家嘛,不像我們普通老百姓,更何況在封建王朝,有錢有勢的娶一堆老婆也不足為奇,不像我們現代搞地下情,什麼小三小四,還要成為街頭巷尾的閑話,要是名人還有八卦記者跟蹤報料,在古代,封建社會這都不是事兒。
李豫見崔芙蓉待適兒如己出也便答應下來,雖然心心念念都是自己的亡妻,可人死不能複生,更何況皇命難為,適兒也需要一個女人家帶著,他這個當爹的怎麼樣也彌補不了那份母愛,因為適兒尚且年幼,娶了崔芙蓉也算是為了兒子,天下父母心,雖情不願但也無可奈何。哪曾想平定安祿山之後又起來個史思明,這場安史之亂曆經了七年之久。
曆經百般磨難卻能在敵營守身如玉的廣平王妃沈珍珠終於盼到了和平,盼到了能與夫兒團聚的時候,本以為一切災難都過去的她卻迎來了另一場噩夢。
從新返回長安的唐玄宗早已退位,甘願做個享樂悠閑的太上皇,唐玄宗的兒子太子李享繼位,李享的兒子廣平王李豫被立為太子,前麵提到原以為沈珍珠已亡的李豫已納崔氏芙蓉為西宮,可就在這時想念夫兒至深的珍珠才回到了長安,夫妻重聚,李豫才知道當初死的是假扮王妃的侍女小翠,她的回來讓崔芙蓉感到莫大的威脅,她本來以為沈珍珠已死,自己就是廣平王府的女主人,名副其實的太子妃,可沒想到這沈珍珠福大命大,她還活著,這讓崔氏恨之入骨很不甘心,發誓要拔掉這顆眼中釘。
每日都要給這個正牌的請安下跪,使得崔芙蓉度日如年。崔氏的娘韓國夫人不是個東西,雖然妹妹楊玉環已死,靠山沒了無以依仗,但她不能就眼睜睜的看到女兒唾手可得的東宮之位就這麼沒了,再說她這顆能重揚楊家門楣的棋子怎可戰敗。崔氏在沈珍珠回來之前早產下一子,但卻是個女兒,韓國夫人認為這要是能生個兒子那就能和沈珍珠抗衡了,於是沒事就攛掇女兒如何拾得太子寵愛,希望能再懷珠胎,同時暗中派人抓沈珍珠的把柄,期望能將不死的沈珍珠從新打入地獄,好挽回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