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十八燈節(1 / 2)

轉眼進入十月,冬天的氣息也更加深重,有時寒風呼嘯讓不笑覺得冬天已經來了。從九月中旬開始的抄寫《醫經》的工作一直持續到十月,被譽為集浩蕩天地醫學之大成的《醫經》被她抄完了一遍。未來的四十九遍,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仔細想來不笑覺得看似艱巨的任務也沒有那麼的可怕。

不笑擱下毛筆來伸展一下腰身,覺得一股氣息從身體裏穿過,筋骨都變得舒暢無比。此時,門被哐當一聲推開,不,準確地說是踢開,卿年和卿希歡快地奔進來,“不笑,你還在抄啊,快快快,燈節開始了!”

“哦”不笑還沒反應過來,兩個師兄已經上前架住她跑出了房間。十月十八的燈節是風朝的傳統大節,相當於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一般。燈節當天,家家戶戶拿上自製的彩燈掛在早已經在街道上方結好的紅繩上,每盞彩燈都有一個燈謎,猜中的人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猜燈謎是燈節的一個節目,另外一個節目叫看燈樓:每逢燈節,當地的豪門富賈會在當地有名的景點處擺設燈樓,還會請來戲班在上麵表演,以供人們娛樂。燈節在風朝盛行幾千年,並且根據不同時代的政治需要演變成不同的風格,如今看到燈節已經基本具有成熟的套路,比如十月十八這天,一些青年才俊們會聚在一起吟詩作對,把好的作品寫在彩燈上掛上紅繩,又比如,家家戶戶夜不熄燈一直持續到十月十九清晨……

一個傳統節日的內容和情感是豐富又深廣的,不可能簡單說說就能涵蓋完畢,之所以燈節會延續至今,是因為十月十八寄托了風朝百姓樸實真摯的願望——生活會若彩燈一般絢爛多彩。

街道上人來人往,頭頂是各式各樣的彩燈把十月十八略顯昏暗的旁晚天空照得亮如白晝,絢爛多彩的彩燈讓人目不暇接,人們臉上帶著微笑,孩子騎在父親肩頭,嘻嘻笑笑地指著各樣的彩燈,調皮些的還把寫著燈謎的黃紙拉下來,害得父親絞盡腦汁地尋找答案(如果沒有答案是不能把紙拉下來的),一臉的無奈。白天收攤的小販們晚上擺出了攤子,捏糖人兒的藝人,叫賣糖葫蘆的商販,捏麵人兒的大叔……整個街道一派欣欣向榮。

回春堂的眾人各個手持彩燈走出醫館,不笑望著一條街的繁華熱鬧,觸景生情想起自己的父母來,他們在那個時空生活的好嗎?有沒有想念他們那個不孝的女兒?這個春節他們準備怎麼過呢……

歐老爺子也容光煥發,高興地叫一聲“走咯!”

“哦!!”回春堂眾人開心地跟著歐老爺,打打鬧鬧溶入人流之中,卿湖拍拍不笑的肩頭,關切地問“怎麼了?你好像不開心”

“我沒有”不笑綻開一個笑臉“我隻是看到這麼熱鬧的燈節,想起自己的父母”

卿湖點點頭,他從沒聽不笑說過自己的父母,提及自己的身世,師娘教育過他們不可以大聽不笑的過去,可能很悲慘,不然這麼小的她又如何會在那場瘟疫裏被拋棄呢。

“師兄,不笑,你們快點啦!”卿年回身看到兩人還慢慢悠悠地走在隊伍後麵,不笑笑嗬嗬地奔上去“等等我!”,大家七手八腳掛起了彩燈,燈光照得每個人臉上都喜氣洋洋。卿希自告奮勇跑到當鋪掛的彩燈下,連猜不中,弄得那當鋪掌櫃直想趕他走,不笑趕忙奔上去拉起他,奚落道“算了吧,就你那智商還是留著熬藥用吧!”

“智商?什麼是智商?你不會也在跟我打燈謎吧”

不笑氣得笑了,她手指勾起朝卿希的腦門上使勁一敲“傻瓜!猜燈謎猜傻了吧,快走,師父他們好像去看燈樓了”

“哦哦”卿希傻兮兮地跟在不笑身後,兩人跑到風都河邊擠在人群裏,隻見河邊排著幾座燈樓,七色絢爛包裹著樓身,上麵的戲子依依呀呀地開場了,這邊碎雲莊擺起了《鑼鼓記》,對麵的隆景糕點也不示弱打出感情牌,直接一出人鬼戀《波水亭》,兩個大家不分上下,兩岸的觀眾也是興趣盎然。

不笑對戲曲沒什麼情趣,本來在前世還是知道些名段,可是風朝的戲曲和前世完全不同,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評判標準,對於不笑來說難於登天,不笑瞟一眼一旁的卿希,他聽《鑼鼓記》聽得津津有味,手上還不時跟著做起來,真是個十足的戲迷!

不笑朝西望去,看到師父和師娘一行人正在欣賞對岸的《波水亭》,小若顯然對女鬼愛上書生這樣的事情很感興趣,雙眼放光巴不得自己就是那個女鬼真苓。反正大家都留戀於此,正好可以獨享清閑,不笑捂住快要溢出笑意的嘴巴,瞥一眼卿希沒看她,晃一眼師父師兄們沒顧及她,好機會,她弓起身子快速退出了人群,走到開闊地帶再直腰一望,連卿希的影子都瞧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