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論道(1 / 2)

1900年神州某處道觀內,一仙風道骨的老者端坐與蒲團之上。下方一麵容清秀的男子跪在老者麵前,目光堅毅得看著老者。良久老者緩緩開口。“你若想下山,貧道不攔著你。隻不過此一去,你我這師徒緣份便已然盡了。”

男子聞言目中透露出一絲失落,他未曾想過眼前之人,竟是這般的冷血無情,但他還是不願放棄,一連磕了三個響頭,緩緩開口道:“師傅!亂世當道您真就坐得住?如今那些洋鬼子打到北京城,做的都是些禽獸不如的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師傅!師傅!”

聲聲呼喚在前老者依舊是不為所動,一言不發甚至連眼皮都未曾動一下。男子見狀眼含淚光,緩緩站起身來,看了老者一眼雙拳緊了又放,轉身離去,到門口時留下一句“師妹的仇你不報,我報。”後便揚長而去。

男子甫離開房間,便見一眾師兄弟十餘人已在此等候他多時。眾人見男子出來,連忙躬身施禮,齊呼一聲“大師兄!”男子見狀麵露疑惑,十餘人中為首者自然便是二師兄,二師兄似是看出大師兄的想法,連忙解釋。“大師兄,方才你與師傅的對話我們都聽到了。如今亂世,洋狗橫行,犯我神州,所作所為與妖魔何異,我輩今日便要為民除害。若是非要斷了師徒名分方可下山,那這道士不做也罷!”好似害怕屋內老者聽不到一般,最後一句二師兄更是故意的加大了嗓門,一眾師兄弟見狀也是齊齊附和。大師兄見此也是眼含淚光,對著一眾師兄弟深深的一抱拳,眾人也是回了一禮。

遠處山腳,十五人背著包袱,齊跪於地,每人手中三支香,麵前一碗酒,便是要在此義結金蘭。禮成後,一眾人懷著滿腔熱血投入亂世,誓要殺鬼子,保家園。可他們又豈會知道自己將麵對的是什麼。

就在眾人走後,盤膝端坐的老者緩緩睜開眼睛,看向遠方。那眼神好似能看穿這世上的一切。片刻老者又緩緩的閉上了雙眼,隻是無奈的歎了一口氣,口中不住的念道:“劫數,劫數啊!”

月餘之後依然是熟悉的道觀,老者依舊閉目打坐,麵前也依舊是那名麵容清秀的男子,隻不過沒了往日的光彩,麵容憔悴,雙目無神的坐於老者對麵。

老者緩緩的睜開雙眼,眼中盡是慈愛的看著麵前之人,這是他的大徒兒,自己視為兒子的大徒兒如今竟是憔悴如斯。他緩緩伸出蒼老的右手,輕撫男子的臉龐。滿是心疼,話語都有些顫抖。“徒兒,你可懂了?”

聞言男子看向老者,竟是控製不住自己,一把抱住老者失聲痛哭起來,完全就是一個孩子樣。“師傅!徒兒真的錯了嗎?”老者慈愛的輕撫男子的後背,歎了口氣。“哎!那徒兒你可知你錯在哪?”

男子不語隻是抽泣著,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無論自己對錯與否,自己的那些兄弟再也回不來了。是自己帶他們下山的,如今隻有自己被師傅救了回來。隻恨那該死的狗漢奸,出賣了他們。想到這裏男子是咬牙切齒恨不能活剮了那漢奸。

老者見男子久久不語,便說道:“徒兒,我們來做一些簡單的問答吧?”男子擦了擦眼淚,端坐於老者對麵。他知道每當自己的師傅要做問答時,便是要教他大道之時。

老者率先問道:“若天下洪災肆虐當何為。”

男子答:“疏之導之。”

老者笑著搖了搖頭。“要先量力而為,若你隻是普通百姓,你說之話幾人能聽,又有幾人能聽得到?天下何其之大,豈是幾人能疏之導之。”男子點了點頭似有所悟,老者見狀接著道:“若能力不足便要偏安一隅,無為便是最好的有為了。”

男子有些似懂非懂,躬身行禮恭敬道:“底子愚鈍,還請師傅解惑。”老者也不扭捏,便開始了解答。“那些該死的洋人犯我神州,便是我神州當此一劫。此一劫那些洋鬼子也在其內,自是逃不開應劫之命。後世更是戰亂不斷,我輩修道之人自然也在應劫之列。這等天地大劫便如那洪災肆虐,想想你之作為一行15人,便想一阻劫難豈不可笑?你也說了要疏導,可你們的作為無異於添堵,隻會讓洪水更加泛濫,劫難更加的難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