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技能將是口世紀最關鍵的武器)在20世紀的時候,個人要致富、企業要成功、國家要提高人民生活水準,需要仰賴四個因素:自然資源、資金、技術、人力。可是到了世紀,其中自然資源、資金兩項因素將被淘汰,有一項因素即技術呈反轉方向發展。什麼是技術反轉?舉例來說,錄像機、傳真機是美國人發明的,激光唱盤是荷蘭人發明的,但誰是今天這些產品的生產、銷售、利潤三方麵的龍頭老大?是日本人。就算你發明了新產品,但如果我們的製造成本比你低,我照樣可以拿走你的市場。這就是技術反轉。以前發明新產品是重要的,但是現在重要的是擅長改良生產過程。擅長改良生產過程將會改變最後一個因素——人力。在世紀,將有高科技產品與低科技產品,但不管哪一種,都是用高科技的技術製造出來的。這將迫使每一名勞工進行前所未有的自我充實,學習更高的工作技能。因此勞工的技能,將是世紀最關鍵的策略性武器。

(實行新技術革命的三個條件)新的技術革命是產業結構、技術結構的轉化。根據我國的情況,實現結構性轉化應有如下三個條件:傳統工業已趨飽和化,從原有產業結構中挖潛修補已無濟於事。唯有實現結構性的變化,擴大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例,用新技術大力改造傳統工業,才能使經濟插上起飛的翅膀。信息化、知識化水平較高,為產業結構的轉化奠定良好的基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已有一定的基磘,使結構性轉變擁有足夠的物質條件。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1983年組織實施,內容是:選擇一批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經濟效益的科研課題,由國家組織舉中各方麵力量進行重點突破。“六五”、“七五”安排的項目,目前90%以上已經完成。“八五”斯間,農業科技攻關擬著重抓好農作物及畜禽良種的選育,抓好中低產區域的綜合治理。工業科技攻關將抓好新興技術在傳統工業中的應用,重點組織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計算機軟件等領域裏的重大項目。

(現代化企業)一般應指那些擁有先進裝備與雄厚技術力蹵,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電子化、自動化的企業,而且多生產高、精、尖的現代生產、國防或生活用品。

(現代企業)則應側重於其經營、組織生產、實行現代科學管理方麵。不妨認為,一個企業,即使在原有設備、技術條件基礎上,力求上進,實施嚴格的科學管理,以高效益、低消耗為目標,盡力提高產值,講求利潤,並以用戶信得過的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打入國際市場。那麼,就應當被承認為現代企業。

(現代科學技術主要發展趨勢)在科學發展的全部曆史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兩種趨勢:一是科學發展中學科不斷分化的趨勢;另一種是學科發展中不斷綜合的趨勢。這兩種趨勢相互聯係和相互滲透。現代科學的發展,既是高度分化又是高度綜合,並且綜合趨勢占主導,現代科學的整體化趨勢就是說現代科學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達到了一致性。整體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大量的分支學科、邊緣學科和綜合學科的出現。一係列橫斷學科的產生使各門科學有了共同語言、概念和方法。

科學的理論趨於統一。當前,人們正在研究宇宙起源和基本粒子之間的內在聯係,以尋求宏觀與微觀的理論統一。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必將導致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界的消除。實現科學理論在一個新的水平上的統一。技術發展趨於綜合。科學的整體化在技術上表現為綜合化,而技術發展的綜合化具體表現在技術應在的綜合化和技術構成的綜合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滲透,不斷加強。當代許多重大問題的解決如國民經濟計劃的製訂,科學政策的製訂,社會發展的預測等,需要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綜合成一個結點體來共同解決這些問題。

(現代科學技術對教育的革新)教育將不受學校製度的限製,現行的教育製度由知識網所組成的開放式教育製度所取代,縮短城市與鄉村、工業化國家與非工業化.國家之間的教育差距。個別的教育將代替傳統的集體教育製度,根據個人能力、不同的學習目標,提供適合各人程度的課程,按年齡分級的教育製度被打破,學生可以跳級也可選較淺課程。(自學係統將扮演主要角色,現行的教育製度是單向的老師教學生,電腦輔助教育普及後,學生可以自己攻讀,老師退居谘詢地位。未來教育將強調創造性知識,填鴨式教育和學徒技術訓練將成為曆史,學生可以通過信息的利用,創造知識。教育將成為終身教育,活到老,學到老。而不是把畢業作為一個階段。中、老年人不斷受到教育、更新知識、適應環境。

(科學方法的性霣和特點)科學方法是人類所有認識方法中比較高級、比較複雜的一種方法,它具有以下性質和特點:鮮明的主體性。一切方法都表現和加強了認識主體的主體性,但科學方法則更為強烈和鮮明些。第一、科學方法體現了科學認識主體的主動性。科學認識擁有的科學實驗方法具有人為控製的特點,充分顯示了科學認識主體的主動性。第二,科學方法體現了科學認識主體的創造性。它的創造性突出體現在它具有高度的專業性、靈活性、綜合性。第三,科學方法具有明顯的目的性。科學方法是適應科學目的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適應科學目的發展的需要而發展的。充分的合乎規律性。

這表現在科學方法不僅合乎經驗規律,也合乎理論規律,而且是以合乎理論規律為主體的。科學方法來源於科學知識,但科學知識或客觀規律本身並不是科學方法,它轉化為科學方法的前提條件之一是科學知識程序化。高度的保真性。這是科學方法最重要、最根本的屬性,也是獲得理想的科學認識成果的保證。科學方法是以觀察和實驗以及他們與數學方法的有機結合為特色的。科學實驗具有可控性,它與數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可以對研究對象進行定量的考察,保證了所獲得的實驗事實的客觀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