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治脂肪肝刻不容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體力活動的減少和平均體重的增加,飲食結構的改變和飲酒人數的增多,脂肪肝的患病率近年來持續上升。因此“防治脂肪肝刻不容緩”已成為廣大有識之士、專家學者的共同呼聲。
科學家們經過抽樣調查發現,上海市某高校教職員工脂肪肝的患病率為8.8%,而機關職員脂肪肝的患病率已高達12.9%,南京市機關幹部脂肪肝的患病率高達10.2%,國內其他城市脂肪肝的發病人數也越來越多。由於現在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以及高脂肪、高能量的飲食結構,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在過於肥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中,約50%的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近年來雖然藥物及工業毒物中毒和營養不良等所致的脂肪肝有減少趨勢,但過多飲酒所致的脂肪肝卻顯著增加。我國1982年對12個地區的調查表明,在一般人群中嗜酒者占0.21%;1991年北京市對16區縣調查發現,嗜酒者在一般人群中的比例為14.3%,9年間增長約70倍。更為嚴重的是,青少年嗜酒者的比例明顯上升,而早年飲酒更容易引發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已成為我國常見的疾病之一,是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肥胖、酒精中毒和糖尿病是脂肪肝的三大病因。部分脂肪肝患者可發展為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甚至導致肝硬化及各種並發症。因此,做好脂肪肝的早期防治,對於阻止慢性肝病的進展和改善預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2.脂肪肝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些人平時沒有任何感覺,隻是在體檢時發現化驗單上的穀丙轉氨酶(ALT)及穀草轉氨酶(AST)指標升高,做腹部B超檢查時,醫生告之得了脂肪肝。那麼脂肪肝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脂肪肝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是一個常見的臨床現象。正常肝髒的脂肪含量占肝濕重5%以下,在脂肪堆積時,肝的脂肪含量可高達肝濕重的40%~50%。在不同的病因下,堆積肝內的脂肪可以是甘油三酯(TG)、磷脂、糖脂、膽固醇酯或神經酰胺等。所以確切的脂肪肝命名,應該包括說明脂類物質性質的部分,由於大多數的脂肪肝是甘油三酯堆積所致,所以一般所說的脂肪肝即屬此類。
在正常情況下,甘油三酯是以小滴的形式分散在細胞質的無結構部分,這些小滴趨於融合成大的脂肪滴,將細胞核擠向周邊;若是甘油三酯以外的其他脂類積存在肝細胞內,則常堆積在溶酶體,形成泡沫狀的細胞質,細胞核的位置仍保持在細胞中央。在顯微鏡下,甘油三酯脂肪肝的形態有二型——小葉中央型和小葉周邊型,前者受侵的肝細胞是在肝小葉中央靜脈的周圍,後者是從彙管周圍的細胞開始變化。怎樣解釋這些差別,目前仍不清楚。但值得指出的是,影響蛋白質合成的毒物、膳食中缺乏蛋白質或攝入的氨基酸不平衡時,常引起小葉周邊型脂肪肝,其他因素則常致小葉中央型脂肪肝。
由於輕度脂肪肝一般無特殊臨床表現,許多患者往往在體檢時才發現。因此,脂肪肝常常被人們忽視而延誤治療。病情稍重者可出現右上腹不適、腹脹、乏力、肝大及肝功能異常、肝區疼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