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發動群眾開展反奸清算鬥爭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後,我黨派大批幹部和部隊挺進東北。先期到達遼源縣(今雙遼縣鄭家屯)的有齊衝、韓興普等同誌。嶽勝同誌是10月從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到達西滿重鎮鄭家屯的,根據上級黨委的指示,立即組建了中共遼源縣委,嶽勝同誌任縣委書記。縣民主政府初建時齊衝同誌任縣長,以後由遼北省第一專員公署趙北克專員兼縣長。11月,在鄭家屯籌建西滿分局的負責同誌,又把張錫鑾、趙奇帶來的40多名幹部分配給遼源縣。這些幹部大部分被派到各區,平均每區三四人作為骨幹,建立了區委、區政府。
我們接管遼源縣初期,麵臨著錯綜複雜的形勢,政局相當混亂,困難很大。那時,駐守鄭家屯的蘇聯紅軍控製著縣城的局勢;縣城有日偽殘餘分子組成的地方維持會和國民黨黨部,農村還有以王耀東為司令的國民黨先遣軍和土匪綹子數十股,共千餘人。加上敵人造謠破壞,多數群眾對我黨我軍缺乏了解,而對國民黨則抱有幻想。鬥爭異常複雜、尖銳,我們對當地情況不熟,開辟工作困難重重,十分艱難。我們從蘇聯紅軍手中接管政權後,立即解散了維持會和國民黨黨部幹事會,抓獲了企圖暴動的反動分子,首先控製了縣城(鄭家屯)的形勢。接著,我們根據黨中央、西滿分局和省委的指示精神,在城區和農村發動群眾,開展了反奸清算鬥爭。
黨中央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革命根據地的指示中指出,建立根據地也就是發動群眾問題。中共西滿分局於1945年12月在鄭家屯建立,發出了發動群眾反奸清算的指示,指出:“發動東北人民的第一個基本環節,就是要廣泛地發動各地人民進行反對日偽統治的清算運動,從清算日偽的公產、公款到清算借日偽政治、經濟勢力作惡、發財,為人民所痛恨的偽戰犯、漢奸、特務分子。”遼源縣人民同廣大東北人民一樣,遭受日偽法西斯的殘酷統治達14年之久。日本法西斯與當地漢奸、惡霸地主相勾結,欺壓人民、魚肉百姓,要“出荷”,行“配給”,抓勞工,逼苦役,橫征暴斂,使勞苦大眾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僅鄭家屯鎮就抓去勞工8600餘人,其中死於勞工苦役的440餘人。人民群眾對日偽軍、警、憲、特、保甲長、惡霸地主等漢奸走狗恨之入骨。發動群眾,開展反奸清算鬥爭,是廣大群眾的迫切要求,最能動員群眾,發動群眾,把群眾團結在我黨周圍,創建鞏固的農村根據地。因此,縣委研究確定:放手發動與組織群眾,鋤奸反霸,清算敵偽資財,是全黨的中心任務,要全力以赴地抓好這場鬥爭。並提出對漢奸、特務和惡霸分子,貫徹以“寬大為主,鎮壓為輔”的政策。凡為人民所痛恨的罪大惡極的敵偽殘餘分子必須堅決鎮壓,對罪行較小、民憤不大的敵偽殘餘分子,爭取他們悔過自新,以團結更多的人參加這場鬥爭,不要把在日偽時期做過事的人都看作日偽殘餘,允許他們跟勞苦大眾一道參加鬥爭。這樣,就使反奸清算運動成為城鄉各階層人民的統一戰線的廣大群眾運動。為了加強對運動的領導,縣裏建立了反奸清算委員會。
這場鬥爭是以城區為重點開展起來的。首先自上而下地摸情況,然後自下而上地發動群眾檢舉揭發。開始選擇了兩個作惡多端、民憤極大的漢奸惡霸分子,作為清算鬥爭的對象。一個是漢奸特務王子章,他在偽滿洲國時期獨占“專賣組合”,欺行霸市,並以商號為據點從事特務活動,為日偽搜集情報。另一個是外號叫“肖閻王”的鄭家屯街公所行政係主任肖永祥,他在偽滿時多次抓勞工,勒索財物,謀財害命,是日本侵略者的忠實走狗。這兩個人罪行累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我們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在一個學校操場上召開了有近萬人參加的群眾大會。副縣長齊衝同誌公布了王子章、肖永祥的罪行,號召全縣人民群眾行動起來,對漢奸惡霸進行清算鬥爭。大會公審判決兩犯死刑,立即執行槍決。這次鬥爭大會,對全縣影響很大,震懾了敵人,鼓舞了群眾,有力地推動了反奸清算群眾運動的開展。會後,許多群眾紛紛揭發檢舉漢奸、惡霸的罪行,並揭出了混入我公安局的漢奸張子清。這個人在偽滿時曾任自衛團長、警察所長等職,敲詐勒索,打罵群眾,殺人不眨眼,僅在鄭家屯就有兩條人命。遼源縣民主政府根據群眾的要求,將張子清遊街示眾後,送交人民法院判刑。
在城區開展反奸清算運動的同時,農村的反奸清算鬥爭也相繼展開。縣委以雁翎區、張家區為先行點,同時在金寶區、高家爐區、臥虎區、茂林區、保康區、太平川區各選一兩個村先走一步,拉開反奸清算鬥爭的序幕。嶽勝親自在雁翎區蹲點,並擔任這個區反奸清算鬥爭委員會主任,區委書記趙洪波同誌為副主任。經過調查了解,發現偽村長毛其祥曾在日偽統治時期為虎作倀,抓國兵、派勞工、要“出荷糧”,盤剝欺壓百姓,幹盡了壞事,便召開各村聯合鬥爭大會,發動群眾,鬥爭毛其祥。沒想到農民群眾顧慮較大,不敢上台揭發,而毛其祥卻趁機為其罪行進行辯解。會後,工作團分析了鬥爭失敗的教訓,是群眾沒有真正發動起來,怕“變天”的顧慮還較大。於是,各工作組又深入各村屯,舉辦雇貧農積極分子訓練班,背靠背地揭發毛其祥的罪行,訴階級苦,憶民族恨,算日偽壓迫剝削的血淚賬,從中發現和培養訴苦的典型。為了支持群眾,給群眾撐腰,政府把毛其祥收監關押起來,增強了反奸清算鬥爭的信心和勇氣。1946年2月,雁翎區召開第二次鬥爭清算毛其祥的群眾公審大會。當把毛其祥押進會場後,群眾爭相上台,憤怒控訴毛其祥的罪行。毛其祥不得不低頭向人民伏罪。審判長宣布判處毛其祥死刑,並沒收毛的全部財產。清算鬥爭毛其祥大會的成功,激發了群眾的鬥爭熱情,推動了反奸清算運動在全區迅速展開。豐正村鬥爭了偽屯長、地主分子劉文山;複興村清算了打罵捆綁欺壓群眾的偽屯長賀椿;賢良村鬥爭清算了惡霸地主分子王真;程祥村和周圍村聯合召開了千餘人大會,鬥爭清算了外號“程秧子”的惡霸地主分子程義坤。雁翎區反奸清算鬥爭的群眾運動,搞得轟轟烈烈。
在城關、雁翎和各區試點的基礎上,遼源縣的反奸清算鬥爭群眾運動在全縣範圍內廣泛展開,一浪高過一浪,不斷向縱深發展。原來沒有揭發檢舉出來的漢奸惡霸分子被檢舉出來,原來群眾不敢鬥爭的也敢鬥爭了。張家區的群眾清算鬥爭了號稱“南霸天”的惡霸地主分子劉忠昶;茂林區的廣大群眾清算鬥爭了大漢奸王振躍和薑惠卿,控訴了他們勾結土匪、國民黨先遣軍搶劫茂林街的罪行,就地槍決了王振躍,關押了薑惠卿;保康區千餘名群眾鬥爭清算了日偽糧食配給所主任王友三;太平川區群眾清算了無惡不作的偽屯長靳慶和,並令其將貪汙、勒索的16.6萬元歸還給群眾。
鄭家屯城區有1560多人自動簽名,要求嚴懲偽滿鄭家屯街街長靖國儒。偽滿洲國統治14年,靖國儒當了12年街長,曾被授予“模範街長”稱號。他的“模範事跡”之一,就是鄭家屯鎮出勞工多,先後共有8681人出過勞工苦役,其中被折磨致死的就有440人,侵吞勞工費411.9萬元。日本投降後,他又當上了“維持會長”,等待國民黨政府來接收,借機又侵吞大批財物,僅糧食一項就折合32.9萬元。人民群眾紛紛揭發控訴其罪行,聯合簽名上書縣政府,要求嚴厲懲辦靖國儒。遼源縣民主政府根據群眾的要求,逮捕了靖國儒。5月1日,在大興舞台召開清算公審大會,群眾紛紛控訴靖的罪行,靖國儒低頭認罪。縣民主政府依據“坦白從寬”的政策,決定讓靖國儒向群眾賠款400萬元,交由司法機關判刑。
從1945年12月至1946年5月下旬鄭家屯失守為止,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遼源縣共鬥爭清算了漢奸、特務和惡霸地主等日偽殘餘分子100多名,處決了王子章、肖永祥、王振躍等罪大惡極的漢奸惡霸,清算了他們的大批財物,分給了人民群眾。
這場反奸清算鬥爭,對於我們開辟新解放區的工作,初創革命根據地,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一,啟發教育了廣大人民群眾。那些在日偽鐵蹄下長期受壓迫、被剝削的工人、農民和其他勞動群眾申了冤,報了仇,初步地認識到什麼是民族恨、階級苦,對共產黨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打擊了日偽殘餘勢力,削弱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社會基礎。那些日偽時期的軍、警、憲、特分子和偽保甲長、村屯長及惡霸地主,再也不敢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他們侵吞人民群眾的財物受到了清算,不得不歸還給群眾。他們靠土地出租和放高利貸剝削人民,也不得不減租減息。第三,發現和培養了一批積極分子。培養提拔了土生土長的新幹部,發展了新黨員。全縣共湧現出工人、貧雇農積極分子200餘名,提拔新幹部60多名,秘密吸收共產黨員100餘人。第四,建立和健全了區、村基層民主政權。全縣9個區的區委和區民主政府都充實了一些工作人員,新建了49個行政村民主政府,在59個村建立了農會。第五,在反奸清算鬥爭中,發展壯大了地方武裝,收繳了散在民間的武器彈藥,武裝了縣保安大隊、區中隊。對於清剿土匪、維護治安、保衛地方政權和人民生命安全,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回顧已經過去40多年的遼源縣反奸清算鬥爭,往事記憶猶新,曆曆在目。至今依然感到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開展這場鬥爭雖比以後的土地改革,顯得不夠徹底,但完全是必要的。它發動了群眾,教育了群眾,削弱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社會基礎,打擊了封建勢力,為我們開展下一步工作準備了條件。
憶宋任窮同誌
我與任窮同誌相識在1961年春,中央東北局剛剛成立,任窮同誌任東北局第一書記,我在遼寧省委農村工作部。任窮同誌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特別是對遼寧農業給予很多關心和具體的指導,對當時恢複農業生產做出了很大貢獻。雖然三十多年過去了,但任窮同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紮紮實實的工作作風、平易近人、心係群眾的領導風範,都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腦海裏。
一、集中力量,抓恢複農業生產
1960年是我國自1958年開始的連續三年“大躍進”的最後一年,這一年由於自然災害和我們工作上的失誤,工農業生產都麵臨著十分困難的局麵。遼寧省1960年糧食產量僅360萬噸,比1958年700萬噸少近一半,比建國初期1949年405萬噸還少45萬噸,其他如棉花、油料、生豬等主要農產品也都大幅度減產,城市人均豬肉消費量,隻有3斤8兩,造成人民生活極端困難。
黨中央為了解決遭到嚴重破壞的農業問題,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盡快地恢複農業生產,針對當時農村人民公社中破壞性最大的“共產風”,發出了《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簡稱十二條)。當時東北局剛剛成立,落實《十二條》成為東北局第一次全會的主要內容,並成為解決當時農村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方麵存在的問題,調動群眾積極性,保護和促進農業生產力發展的關鍵。1960年10月,我帶隊在鐵嶺縣大汎河公社搞貫徹《十二條》的試點。大汎河公社由於“五風”(共產風、命令風、浮誇風、特殊風、瞎指揮風)嚴重,農業生產嚴重破壞,群眾非常痛恨,老百姓編了一首諷刺詩,“種地不由民,生產亂調兵,草比苗還高,還喊產萬斤。”1961年春,任窮同誌檢查遼寧落實《十二條》情況,並到大汎河聽試點工作彙報,就如何貫徹《十二條》,糾正“共產風”做了指示,他強調指出,要樹立以農業為基礎的思想,要把農業擺在重要位置,也就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如果農業位置擺不適當,就會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當前要徹底糾正“左”的錯誤,抓好恢複農業生產的關鍵事情,幫助農民度過困難時期,解決好代食品問題。任窮同誌對試點給予了肯定,並為遼寧貫徹《十二條》、糾正“共產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根據中央及任窮同誌的意見,遼寧省委發出了《關於貫徹執行中央關於大搞代食品運動的緊急指示的通知》,要求各地把代食品同糧食放在同等重要地位,迅速把那些可以製成代食品的秸稈樹葉、草籽和野生植物,盡可能地保存起來,大搞代食品運動,解決糧食缺乏所帶來的困難。
1961年4月,為了貫徹中央《關於徹底糾正“五風”問題的指示》,解決東北地區在執行政策上存在的各種問題。東北局決定,除在工業、商業、教育等工作方麵進行調查外,在農村工作方麵,主要對貫徹執行中央《十二條》指示信和試行人民公社“六十條”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特別是反對兩個平均主義中的問題以及農村商業和手工業問題。任窮同誌帶兩個調查組到遼寧阜新調查工農業兩方麵的問題。任窮同誌城市農村兼顧,重點在農村具體指導調查工作。當時我在農村組,有幸又與任窮同誌一起到農村調查,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富榮鎮公社調查了五十多天,聽彙報、走訪群眾、了解情況。當時農村存在的問題太多,任窮同誌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其間兩次給毛主席寫信反映農村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食堂、實行供給製、牲畜和樹木等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省農村最普遍、群眾意見最大的問題,也是恢複農業生產的關鍵所在。通過調查,任窮同誌提出了“治山治水,植樹造林,養豬積肥”的農村工作十二字方針,製定了一係列關於農村的政策。東北荒山、河灘地較多,實行自留山政策,規定劃為個人所有的荒山、河灘隻準種樹不準開荒,這樣不需幾年荒山就可綠化,既保持了水土,又解決農村部分燒柴問題;大力提倡植樹造林,並就現有樹木情況確定所有製和合理的育林政策;保護和發展畜力,提倡生產隊或社員飼養要建立責任和使役飼養繁殖獎勵製度,關於保護畜力、養豬積肥問題,任窮同誌後來到營口、盤錦等地視察時,也曾多次強調,還開玩笑說,“我到處吹牛拍馬了”。這樣既可多積肥,又調動了群眾飼養的積極性,經過整風整社,兌現各項政策,幹部作風改進了,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了,黨和群眾共同戰勝了自然災害,度過了困難時期,出現了許多新氣象,農村麵貌煥然一新。這些政策的實施有效地推動了我省農業生產的恢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