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生命價值
有一位哲學家到一個建築工地分別問三個正在砌磚的工人說:
“你在幹什麼?”
第一個工人頭也不抬地說:
“我在砌磚。”
第二個工人抬了抬頭說:
“我在砌一堵牆。”
第三個工人熱情洋溢、滿懷憧憬地說:
“我在建一座教堂!”
聽完回答,哲學家馬上預言了這三人的未來:第一個工人心中眼中隻有磚,可以肯定,他一輩子能把磚砌好,成為一個工匠就很不錯了;第二個工人眼中隻有牆,心中有牆,好好幹或許當一位工長、技術員;唯有第三位工人,必有大出息,因為他有“遠見”,他的心中有一座教堂,未來一定會成為一位優秀的工程師。不同的目標帶給他們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
這位哲學家又來到學校,看到有三個學生在校園的一個角落裏看《紅樓夢》,於是他走上前去,分別問:“你們在看什麼?”第一個學生回答:“我在看一個小說”;第二個學生說:“我在看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戀愛故事”;第三個學生回答:“我在看封建社會的興衰史”。這位哲學家笑了,斷定第三個孩子未來必有輝煌的前途。
沒有遠大的目標,一生都是別人的陪襯和附庸,有了清晰的人生規劃,就有了行動的動力,人生目標的達成就隻剩下時間問題了。
有一個小和尚在一座名刹擔任撞鍾之職,他認為晨昏各撞一次鍾,簡單重複,誰都能做,鍾聲僅是寺院的作息時間,沒什麼太大的意義。半年下來,無聊之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吧。有一天,主持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鍾之職。小和尚很不服氣:我撞的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
老主持告訴他說:“你的鍾撞的很響,但是鍾聲空泛、疲軟,沒什麼意義。因為你心中沒有撞鍾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義。鍾聲不僅僅是寺裏作息的準繩,更重要的是要喚醒沉迷眾生。為此,鍾聲不僅要洪亮,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心中無鍾,即是無佛,不虔誠,不敬業,怎能擔當神聖的撞鍾工作呢?”
的確,把人生規劃和目標融入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會變得有意義,工作、生活、學習就會因此而充滿樂趣和活力,它使人產生積極的心態,使人看清自己的使命,生命也顯得富有意義和價值。
1953年,美國哈佛大學曾對當時的應屆畢業生做過一次追蹤調查。當詢問畢業生對未來有無明晰的計劃和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的書麵計劃,有不到3%的學生有肯定的回答。在20年後,也就是在1973年時,學校再次對當年接受調查的畢業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當年那些有明確計劃和目標的3%的學生,在20年之後他們不論在事業成就、快樂與幸福程度上都高於其他的人。尤其甚者,這3%的人的財富總和,居然大於另外97%的人的財富總和,這就是人生規劃與人生目標的力量。
俄羅斯的鐵道部長有一次去一個鐵路工地視察工作,見到一位鐵路工人後,這位部長主動熱情地上前和其中一位工人握手寒暄,看上去宛如離別多年的戰友重逢。一位工友目睹此景十分驚訝,事後問這位鐵路工人:“你怎麼和部長關係如此密切?”這位工人回答說:“25年前,我們是工友,他和我們一樣是鐵路工人。”工友繼續追問:“那為什麼他今天當了部長,而你還是鐵路工人呢?”這位鐵路工人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25年前我們在一起修鐵路,我想的是如何拿點錢養家糊口,而他想的是俄國的鐵路事業。”
這就是他們的區別。一根鐵條做一把鎖,它的價值可能隻有10元,但精煉成鋼,製造成鍾表的發條,它的價值可能就是100元。你對一塊鐵的規劃和期待不同,產生的結果就不同。人生也是如此,你對未來的規劃和期待不同,命運也就截然不同。
我念高中時很用功,早晨5點鍾就起床看書,這使得我考上了大學。我每天早晨起來的時候,都能看見鄰居家一位大嬸,比我起得還早,當然不是為考大學做準備,而是忙於做飯等家務,她那勤勞樸實的身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這位大嬸有4個孩子,名字依次是楊波、楊浪、楊滔、楊天,名字連起來是“波浪滔天”。她每天勤勤懇懇,從早忙到晚,沒有空閑的時間,她一輩子忙於家務,沒有任何其他的成就。
像這位大嬸這樣的人在我們的身邊不難找到,他們雖然很勤勞,卻終身沒有長進。幾十年重複著一種極為簡單的勞動,一生就那麼打發了。
人生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日常事務,柴米油鹽、各種應酬等;第二個層次是事業;第三個層次是審美。這三個層次一個比一個高級,一個比一個更接近人的精神內核。
一個人如果沒有人生規劃,缺乏人生目標,就隻能在第一個層次中生活,他的精神內核得不到補充和發展,人就處於停滯狀態。如果製定了人生規劃,把每天勞動的重點從工作本身轉向工作成果,轉向人的人生目標,結果就大不一樣了。有了目標,職業就會變成事業,事業就會變得更加崇高,工作就不會是一個簡單的謀生手段,而會使自己的人生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和狀態。
我上大學時的一位教授,他們夫婦倆人在事業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你很難想象,他們兩口子結婚30多年,很少在家做飯,他們在大學集體食堂吃飯吃了30多年,然而他們在全國學術界卻享有極高的聲譽。在集體食堂吃飯使他們把一日三餐買菜、做飯、洗碗的大量時間節約出來,專心做學問,而這些日常事務卻耗盡了許多家庭主婦的畢生精力。
盡管日常生活中的雜務我們避免不了,但是我們不要將自己陷在裏麵不能自拔。一定要有人生規劃,確立事業目標,要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去收獲一個更有意義的人生。各位青年朋友,此時此刻,你有沒有感覺到人生規劃和設定人生目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呢?
2.激發生命潛能
人生規劃可以確立明確清晰的奮鬥目標,從而刺激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態,使人產生奮鬥的熱情和戰勝困難的決心,激發出生命的潛能。
在我國農村經常會看到驢子拉磨盤的生活和勞動場景,人們把一個紅辣椒綁在一根小棍上,再把小棍子綁在驢子的頭上,讓那個辣椒吊在驢子的眼前,於是驢子眼前的那個紅色的辣椒給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它拉著磨盤不停地追趕著紅辣椒。
目標和定位的價值在於聚焦,一張紙放在太陽底下不會燃燒,但用聚光鏡把陽光聚在一個點上,紙就會很快被點燃。一壺水放在地上接受陽光的照射,無論如何也不會沸騰,但用一個太陽能熱水器的大鍋,將所有太陽的反射光線都聚焦到焦點,把這壺水放到焦點上去,水很快就會燒開。同樣的道理,人的一生也隻有在總聚焦狀態下才能形成大突破,產生大聚變。
一位跳高運動員,如果他的前麵不放一根橫杆,讓他漫無目的自由地跳高,可以肯定他永遠也跳不出好的成績來。但如果在他麵前放置一根橫杆讓他去跨越,並不斷提高橫杆的高度,讓他不斷地超越這根高度不斷提升的橫杆,他跳高的記錄就會不斷被刷新。
很多學生在考試前學習效率非常高,而且越臨近考試,學習越緊張,效率越高,所以許多學生得出的經驗是:“臨陣磨刀,不快也光”。反之,考試一過,大多數人的精神就鬆弛,學習效率就會明顯降低。我就見過很多的學生,為了出國留學的托福和GRE考試,競把一本本的英語大詞典背得滾瓜爛熟,顯示出驚人的記憶力。這是因為越臨近考試,目標越清楚,人的潛能就得到最大程度的調動和發揮。考試後人的目標感明顯降低,下一個階段的學習規劃及目標模糊遙遠,因此學習效率低下。
在英國就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1952年7月4日,一名叫弗羅侖絲。查得威可的34歲女士,她要遊過英法兩國之間的英吉利海峽。那天霧很大,她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海水溫度很低,凍得她身體發抖,有幾次鯊魚靠近了她,被人開槍嚇跑了,她仍然在遊。15個小時過去了,她被冰冷的海水刺得幾乎麻木,而前方除了濃霧什麼也看不到。55分鍾後,她終於要求放棄,被人們拉上了小船。上船後,她才得知,她離海岸線實際上已經隻有不到1000米的距離。她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在找借口,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地,我一定會堅持下來。”可見,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兩個月後,在一個晴朗的日子,她成功地遊過了同一海峽,成為第一個遊過這一海峽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約快2小時。
毛澤東取得勝利的關鍵,是他提出的一句口號:打土豪、分田地。分田地這一目標使中國的農民成燎原之勢聚集到革命的旗幟下。
我曾經參加學生的一次競選活動,一位學生上台發表競選演說:“我為什麼要競選學生會主席?因為將來我要做國家主席。”我很欽佩這個學生的勇氣。我相信,這個學生將來當不了國家主席,也可能當個省長,當不了省長,也可能當個市長,當不了市長,最差也能當個局長吧。如果你的目標隻是當個處長,我看將來能當個科長就已經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