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高效做事,把西瓜與芝麻分開(2)(1 / 3)

而在現實生活中,最可悲的人並不是軟弱無能的人,也不是窮困潦倒的人,更不是一事無成的人,而是不懂得利用時間的人。現如今,時間管理能力已經成為了企業衡量優秀員工的重要準則,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6.該做的事情馬上做

職場上有一種人,他“目光遠大”,從來就隻看到明天,唯獨看不到今天。明天成了他有恃無恐的理由。在他的邏輯中,明天就是希望的象征,而今天比之於明天。就顯得太沒意義,他不會意識到總有一天,他的生命中將沒有明天。而且,明天的成功,沒有今天的努力作為踏板怎麼行?誰都明白,沒有誰能一步登天。若是對自己負責,就不要拿青春去賭明天。

這種人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白天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加班還可以做;今天做不完的工作,明天還可以做;平時做不完的工作,周六、周日還可以做,時間多得是。”這樣的想法使得本來8個小時可以做妥的事被拖延到10個小時才能完成;5天可以做成的事要拖到6天甚至一周才完成。這樣的員工怎麼能不陷入職業危機呢?

時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就是在這樣一點一點的延誤中悄悄地逝去了。然而,總喜歡拖延工作的人卻毫不珍惜,總是要等到最後一分鍾才去做,不但讓事情變得更困難,以致經常延誤時效,業績無法提高,使自己走到危機邊緣。

王力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從事的是預算工作。他平時就有拖延工作的習慣,自己也知道這樣不應該,於是有一天早上,他於上班途中便信誓旦旦地下定決心,一到辦公室即著手草擬下年度的部門預算。

王力準時於9點整走進辦公室。但他並不立刻從事預算的草擬工作,因為他突然想到不如先將辦公桌以及辦公室整理一下,以便在進行重要的工作之前為自己提供一個幹淨與舒適的環境。他總共花了30分鍾的時間,使辦公環境變得有條不紊。他雖然未能按原定計劃於九點鍾開始工作,但他絲毫不感到後悔,因為30分鍾的清理工作不但已獲得顯然可見的成就,而且它還有利於以後工作效率的提高。

他麵露得意神色隨手點了一支香煙,稍作休息。此時,他無意中發現報紙彩圖照片是自己喜歡的一位明星,於是情不自禁地拿起報紙來。等他把報紙放回報架,時間又過了20分鍾。這時他略感不自在,因為他已經自食其言。不過,報紙畢竟是精神食糧,也是重要的溝通媒體,要想了解外界信息怎能不看報。何況上午不看報,下午或晚上也一樣要看。這樣自己一開脫,心也就放寬了。

於是他正襟危坐地準備埋頭工作。就在這個時候,電話聲響了,那是一位顧客的投訴電話。他連解釋帶賠罪地花了二十分鍾的時間才說服對方平息怒氣。掛上了電話,他去了洗手間。在回辦公室途中,他聞到咖啡的香味。原來另一部門的同事正在享受“上午茶”,他們邀他加入。他心裏想,剛費心思處理了投訴電話,一時也進入不了狀態,而且預算的草擬是一件頗費心思的工作,若無清醒的腦筋則難以勝任,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應邀加入,便在那山南水北海闊天空地聊了一陣。

回到辦公室後,他果然感到精神奕奕,滿以為可以開始致力於工作了。可是,一看表,乖乖,已經十點三刻!距離午休吃飯的時間隻剩下15分鍾。他想:反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也不適合開始比較龐大的工作,下午還要開部門聯席會議,幹脆把草擬預算的工作留待明天算了。

王力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盡管王力自己也知道養成這樣拖延的惡習不好,可是他始終沒有改過,結果在年終人事調整的時候,因為王力做出的業績寥寥無幾,結果被老板解雇。

其實,在職場上,每個員工的時間都不是很寬鬆的。昨天有昨天的事,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有明天的事。今天的工作,今天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新的工作和事情要處理。

放著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後去做,其實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就足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實際上是很不劃算的。比如寫信就是一例,一收到來信就回複是最為容易的,但如果一再拖延,那封信就不容易回複了。因此,許多大公司都規定,一切商業信函必須於當天同複,不能讓這些信函拖到第二天。

有一些人的時間抓不緊,便埋怨今天天氣不好、身體不舒服,或者有幾個材料沒找到不好動手,待找全了資料一鼓作氣完成;或者說現在條件不成熟,急不得,慢慢來;或者說昨天夜裏沒睡好,頭昏昏然;或者認為中國向來是“槍打出頭鳥”,“雨打出頭椽”,還是看看“左鄰右舍”再說吧,等等。找出一大堆不一而足的理由原諒自己,給自己拖延的借口。好像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就必定要犯錯誤似的。

其實那種工作拖拖拉拉,毫無生氣本身就是浪費青春,是一種慢性自殺。在時間麵前,弱者是無能的,他隻是看著珍貴的時間白自流去;而強者卻是時間的主人,充分利用分分秒秒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工作。所以,身在職場,為了不踏入職業的危機之中,就要養成“該做的事情忙上做”的良好習慣,及時處理好自己負責的工作,這樣才能夠提高業績,贏得職場中的一席之地。

7.有效利用時間提高效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現在人均壽命計算,人一生將占有50多萬個小時,除去睡眠時間也有30多萬個小時。人的一生是消耗時間的過程,不同的是每個人對時間的利用和發揮是不一樣的,因而實際生命的長短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以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小時計算時間的人要多擁有59倍的時間;以秒計算時間的人則又要比用分計算時間的人多擁有59倍的時間。對於珍惜時間的人來說,時間就這樣不斷增加,甚至是成倍地增加。

所以說,時間無限,生命有限。在有限的生命裏能倍增時間的人就擁有了做更多事情的資本。

時間的寶貴,在於它既是一個公平地分配給每個人的常數,又是一個變數,對待它的態度不同,獲得的價值也就有天壤之別。時間就像在冥冥中操縱一切的神靈,它決不會辜負珍惜它的人。時間給予珍惜它的人的同報是豐厚的,反之,時間對人的報複是無情的。

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裏,有些人在工作中常常身兼數職、工作繁忙,卻能夠把每件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條;而有的人即便隻是擔負一個小小的項目也會忙碌得人仰馬翻、一塌糊塗,不僅搭上了業餘時間、休息時間,而且在身心疲憊的同時還做不出什麼工作業績,最終淪落到職業危機的邊緣。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夠有效利用工作時間,進行高效工作。

美國商業精英鮑伯·費佛都把他的時間有效地利用起來。在他的每個工作日裏,一開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當天要做的事情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所有能夠帶來新生意、增加營業額的工作;第二類是為了維持現有的狀況、或使現有狀態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的一切工作;第三類則包括所有必須去做、但對企業和利潤沒有任何價值的工作。

在完成所有第一類工作之前,鮑伯·費佛絕不會開始第二類工作,而且在全部完成第二類工作之前,絕對不會著手進行第三類工作。

“我一定要在中午之前將第一類工作完全結束”,鮑伯給自己規定因為上午是他認為自己最清醒、最有建設性思考的時間。“你必須堅持養成一種習慣: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在規定好的幾分鍾、一天或者一個星期內完成,每一件事情都必須有一個期限。如果堅持這麼做,你就會充分利用了你的時間,大大提高了你的工作的效率。”

由上麵的例子不難看出,在職場中,有些人的工作效率低,業績提高不上來,絕對不是因為工作任務太重。也絕對不是因為8小時的時間太短暫,而是沒有合理的安排時間,沒有有效地利用時間,所以才走進了職業的危機。

有些員工工作時間喜歡開小差,打私人電話、發私人郵件;有些員工喜歡工作時間聚眾聊天,侃來侃去就忘記了時間和工作;有些員工做事從來沒有條理,忙完東就忘記了西……於是,加班或把工作帶回家,便成為了他們“忙”的理由、努力付出的佐證。這,能算是真正的忙嗎?

顯而易見,這樣所謂的忙,隻不過是“偷懶”的代名詞罷了!

一個人不懂得有效地利用工作時間,在上班時間不努力工作,而事後卻疲於彌補的人,終將會掉入職業危機的陷阱的。而補救的方法也隻有一個,那就是——有效地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曾有一位青年人向愛因斯坦詢問道:“先生,您認為成功人士是如何成功的,有無秘訣?”愛因斯坦非常認真地告訴他:“成功等於少說廢話,加上多幹實事。”

愛因斯坦的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如果我們細想一下,就能領會到這其中的道理。愛因斯坦其實是想告訴這位青年人,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聊的閑扯之中,而要抓住現在的每分每秒,做一些確實有用的事情,堅持下去,成功就不遠了。

作為一名員工,我們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作為家庭成員,我們要對自己的前途負責;作為一個社會的人、獨立的人,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你不想將自己寶貴的時間荒廢在無用的瑣事上,如果你不想長年累月地在危機的邊緣徘徊,那麼,合理利用時間、高效工作就是你必須要做到的。

隻有高效利用時間工作,我們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高人一籌的業績;隻有利用時間高效工作,我們才能避免走入職場危機:也隻利用時間高效有高效工作,我們才能將工作真正做到最好,履行好自己的職業使命、人生使命。人,永遠是時間的主人。有效地利用時間來提高工作效率是避免職場危機的一個重要法則之一。

8.一天之計在於晨

當清晨的第一縷明媚而燦爛的陽光照進你的房間,照亮你心靈的時候,你應該麵帶微笑,充滿喜悅和希望地對自己說:“在新的一天裏,我會更加努力!”

清晨不但是一天的開始,也是一個人工作的開始。一個人如果不善於利用早晨的時間,還是一直沉浸在美夢之中,那麼必然隻會懵懵懂懂地混過一天,這樣下去對自己是非常不利的。成功人士都是每天早晨把當天要完成的工作按照一定的順序安排好,然後將一天的時間合理地分配妥當。這樣一來,在一天當中才不會浪費時間,也可以放下心來做已經計劃好的工作,同時做起來也比較輕鬆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