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進取,永爭一流
在青春的大道上,當遇到困難與挫折攔路,你會選擇退避三舍,還是選擇勇敢地與它們搏鬥呢?因為生命的火花,在拚搏的曆程中,會被激發得酣暢淋漓。讓拚搏成為前進的號角吧,拚搏是取得勝利的唯一道路!用困難的狂風,鼓滿希望的風帆,讓我們乘風破浪傲立潮頭,讓所有的不可能消失遁形,讓所有勝利的喜悅在奮力拚搏中醞釀得更加芬芳。[HT]
六朝元老王義夫
射擊是他的事業,是他從兒時起就有的夢想。他參加了六屆奧運會,把自己的青春全都奉獻給了射擊場。隻要他能拿得動槍,他就可以一直打下去,他希望能夠給自己的祖國帶回更多的冠軍。他就是王義夫。
王義夫是中國射擊史上的傳奇人物,他17歲進入遼陽市業餘體校學射擊,1978年初進入省隊,1979年入選國家隊,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奪得中國第一枚奧運會金牌的時候,在同一項目上獲得銅牌的是24歲的王義夫。1988年奧運會,他再度失意而歸;1992年奧運會上他終於獲得男子10米氣手槍冠軍。
1996年,王義夫在去亞特蘭大之前就由於病魔纏身一直疲憊虛弱。在抵達亞特蘭大時,他是被人們用擔架抬下飛機的。在奧運村中,他也是邊訓練邊治療。比賽前一天,他曾兩次昏厥,當領隊問他能不能參加比賽時,他堅定地說:“我死也要死在靶台上。”第二天他參加了比賽。
7月20日,亞特蘭大,王義夫在出發去狼溪賽場前還發著燒。這位出名的“快槍手”,今天射每一發子彈都是慎之又慎,多次舉槍瞄準又放下重來,直到有把握才擊發。他在比賽中領先了對手38環,卻在最後一槍時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時間又所剩不多,隻得憑著感覺打了最後不走運的一槍,隨後暈倒在地。“65環”,這一槍讓王義夫以01環之差失去蟬聯男子氣手槍冠軍的機會。
國際奧委會執委何振梁以及教練張恒很快走上去安慰他:“你已經盡了全力,大家認為你是好樣的。”王義夫臉色蒼白,喃喃自語:“我沒有打好,最後一槍我什麼都看不見了。”
幾分鍾後,他休克倒在場地上。
盡管2000年王義夫在悉尼奧運會上輸掉了金牌,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2004年,“六朝元老”王義夫再次憑著驚人的毅力與頑強拚搏的精神參加了雅典奧運會。
當地時間8月14日下午,44歲的王義夫在雅典奧運會男子10米氣手槍比賽中獲得冠軍,當國旗升起,國歌奏響之際,王義夫潸然淚下。站在領獎台上,已經44歲的王義夫忍不住流下激動的淚水。“這是我第6次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所以非常激動。可以預想這次任務同樣艱巨而光榮,所以我一定會盡全力爭取打出自己最好水平,為國家的射擊事業繼續作貢獻。”王義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了雅典奧運前的承諾。[HT]
王義夫的經曆再次演繹了奧運精神中永不言敗、頑強拚搏的精神。
真正傑出的人才在麵對任何境遇時,都能保持昂揚的鬥誌、不息的動力。在人生旅程中,可能有陽光普照,也可能有狂風暴雨,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擁有一顆堅強的心,在打擊和挫折麵前做個堅強的勇者,跌倒了再重新爬起來,以勇者的姿態迎接命運的挑戰。
鐵錘能打破玻璃,更能鑄造精鋼。如果你能有鋼鐵一樣的品質,麵對困難不屈不撓,那麼不幸和困難恰恰可以讓你變得更有力量。同是不幸的遭遇或失敗,有人隻能以乞討混日子為生,有人卻能出人頭地,這絕非命運的安排,而在於個人奮鬥與否。
對於不向命運低頭屈服的人來說,不論麵對怎樣的困難,他都不會向困難和挫折低頭,而是用鍥而不舍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難,因為他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故事鏈接
王義夫進入遼陽市業餘體校不到半年,就迎來了省隊選拔。選拔當天,省隊教練給小選手們出了個不小的難題——誰能把樹上的鳥射下來?幾個小選手輪番上陣,都空手而歸。“我能!”王義夫走到了省隊教練麵前。“你真行?”“嗯。”王夫義二話沒說,從省隊教練手裏接過了槍,抬手就打下了樹上的一隻麻雀。就是這一槍,王義夫順利地進入了省隊。進入省隊後,王義夫的成績提高很快。僅半年時間,王義夫就在石家莊拿到了全國冠軍。
道恩·弗雷澤:一天到晚破紀錄的“魚”
澳大利亞女子遊泳選手道恩·弗雷澤,被稱為澳大利亞“女飛魚”。弗雷澤成名於1955年。在1964年10月的東京奧運會上,她的成績達到了頂峰。她3次參加奧運會,共獲得4塊金牌、4塊銀牌,39次打破世界紀錄,是奧運會遊泳史上第一個在同一個項目中連得3屆冠軍的運動員,成為世界遊泳史上著名的女運動員。
1937年9月4日,弗雷澤出生在澳大利亞的海港城市悉尼,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她還有3個哥哥和4個姐姐。作為家裏最小的孩子,弗雷澤自幼好動、調皮、任性。弗雷澤從小就患上哮喘病,醫生建議她通過遊泳來改善呼吸係統的功能,這正好與好動的弗雷澤心意一致。她6歲開始就去河裏遊泳,在小朋友當中,她總是遊得最快的一個。
1948年,在當地一個遊泳俱樂部舉行的比賽中,11歲的弗雷澤一舉奪冠。哮喘病沒有讓弗雷澤變得弱不禁風,反而使弗雷澤熱愛上了遊泳,這為她在若幹年後成為世界級遊泳選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後,弗雷澤的成績直線上升,幾乎所向無敵,屢戰屢勝。體育報刊也經常在顯著位置登載她成功取勝的消息。當時的澳大利亞著名教練哈裏·格拉赫曾反複對弗雷澤說:“為了能真正成為世界冠軍,除了苦練,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為了成為真正的世界冠軍,兩年後,弗雷澤出現在哈裏的遊泳池畔,而且每天至少進行3小時的苦練。
1956年2月21日,18歲的弗雷澤打破了由荷蘭人維利·德恩·烏登創造的女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這項塵封了20年的世界紀錄終被打破。
同一年,弗雷澤參加了在自己的祖國舉行的第16屆奧運會。在有16個國家、35名選手參加的100米自由泳比賽中,弗雷澤以1分02秒的優異成績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並獲得自己的第一塊奧運會金牌。
四年後,第17屆奧運會在羅馬舉行。第二次參加奧運會的弗雷澤很輕鬆地取得了比賽的勝利,並破奧運會紀錄。兩年後,弗雷澤在一次遊泳比賽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100米自由泳中遊進“1分鍾大關”的女選手。
1964年,又是一個奧林匹克年。弗雷澤為了第三次蟬聯奧運會冠軍,已做好一切準備。一個月後,一場災難降臨在她頭上。她駕駛的汽車與一輛大卡車相撞,母親當場身亡,姐姐和朋友受重傷,她本人頸部嚴重受傷,上了6個星期的石膏。
這時,離東京奧運會隻有5個月時間了,外界輿論認為弗雷澤參賽無望。可是倔強的弗雷澤並沒有因此退縮,她忍受住了身體和精神上的巨大創傷,對自己的訓練計劃作了調整,每天都堅持訓練。10月,弗雷澤終於趕上了奧運會開幕式,她又一次出現在奧運遊泳池邊。在參加100米自由泳比賽的44名選手中,27歲的弗雷澤已經是老選手了。然而弗雷澤沒有退縮,她拚足全力作最後的衝刺,再次書寫了自己的輝煌。她創造了59秒5的新奧運會紀錄。弗雷澤成了奧運會遊泳史上第一個在同一項目中連獲三屆冠軍的運動員。[HT]
人的一生,可能會麵對無數的災難和挫折、困境。在麵對困境時,怨天尤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隻會增加你對困難的恐懼。積極調整好心態,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戰,彌補自己的不足,努力爭取把劣勢轉化為優勢,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用自己的努力拚搏去應對每一個挑戰,去麵對每一個困難,這才是我們最佳的選擇!
故事鏈接
東京奧運會結束後,弗雷澤和隊友去慶功,在兩個隊友的慫恿下,她溜進飯店的後花園,準備摘下一麵奧運會的五環旗留作紀念,恰好被警察發現,弗雷澤拔腿就跑,警察騎著車在後麵追趕,遊泳池裏的“女飛魚”畢竟跑不過自行車,她被捕了。當警察發現她是奧運會冠軍時,沒有扣留她。澳大利亞遊泳協會則以奧運會期間不穿隊服、偷拿奧運會會旗等罪名,給予嚴厲製裁,10年內禁止參賽,這等於宣布她終身禁賽。1969年,澳大利亞遊泳協會取消了禁止她參賽的處罰。後來在談到澳大利亞遊泳協會對她的處罰時,弗雷澤認為,那一紙禁令讓她提早兩年退出泳壇。否則,她也許會創造更多的奇跡。
戰勝病魔的舉重冠軍阿卡基·沃羅比耶夫
舉重,作為一項競技運動,不僅是對一個人身體素質的考驗,更是對一個人心理素質的考驗。不要說對於一個病魔纏身的人,就是一個正常的人要想問鼎冠軍都異常困難。而病魔纏身的沃羅比耶夫,經過頑強拚搏,2次登上了奧運會冠軍寶座,5次奪得世界冠軍,20次創造世界紀錄。1957年“五一”節前夕,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定授予一批為國建立功勳的運動員以“列寧勳章”,舉重運動員阿卡基·沃羅比耶夫就是其中的一個。在奔向勝利的頂峰中,他走過了一段坎坷不平的道路。
1924年10月3日,沃羅比耶夫出生在蘇聯唐波夫州的莫爾多夫,他的童年是在伏爾加河畔度過的。小時候,他就具有與風浪搏鬥的頑強精神。
在中學裏,沃羅比耶夫是體育活動的積極分子,而且是運動場上的多麵手,除了遊泳外,還擔任學校足球隊的隊長。
衛國戰爭期間,沃羅比耶夫於1943年應征入伍,在黑海艦隊服役。由於他的體格健壯,他當上了一名潛水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沃羅比耶夫在敖德薩港幹他的老行當——潛水員。在這裏,他開始了舉重生涯。那是1946年春天的事。在潛水員的宿舍附近有一個碼頭,幾艘驅逐艦停泊在那裏,水兵們在工作之餘經常到海邊的廣場上去玩舉車輪。黑海艦隊的一名舉重冠軍能輕鬆地舉起約70公斤重的車輪,沃羅比耶夫和其他的圍觀群眾一樣,隻是讚歎不已。當舉重冠軍走後,他也偷偷地拭試,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隻能提至胸前。對舉重的愛好促使他天天去練習,最後他終於能夠輕鬆自如地舉起這個沉重的車輪了。
1947年,沃羅比耶夫在克裏米亞地區舉重冠軍賽上,獲得了825公斤級的冠軍。第二年,他以370公斤的總成績達到825公斤級的健將標準。
1948年底,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沃羅比耶夫的坐骨神經出了毛病,他不得不躺著做啞鈴操和用分量很輕的杠鈴進行練習。過了4個月,他的病情更加惡化,已經無法走路,醫生也勸他結束舉重運動生涯。堅強的沃羅比耶夫並沒有倒下去,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後,他又能做一些輕微的活動了,很快他就出院了。沃羅比耶夫開始了新的生活,他被分配在烏拉爾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軍官俱樂部當舉重指導,並擔任烏拉爾軍區青年舉重隊的教練。此時他的健康狀況有所好轉,同時進行治療性的體育鍛煉,終於戰勝了病魔。沃羅比耶夫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重新恢複了舉重的正規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