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意誌與勇氣的成功(1)(1 / 3)

引言:成功需要勇氣,隻有你具有英雄的勇氣,你才有成為英雄的可能。

正義使者皮根斯

引言:人天主就是一個賭徒,隻不過很多人消沉於賭桌上的賭。如果你去幹事業、去創造,那麼,你正是在用你天賦的才能和智慧做賭資,去搏取壯麗的人生。

石油大亨出身的收購兼並業巨頭——博納·皮根斯的名字讓其同行們聽到總是心頭一驚。由於博納·皮根斯總拿那些經營管理不善的石油企業開刀,動輒數億至數十億的發出威脅,使得石油公司的老板們對他恨之人骨,然而中小股東卻把他視為“打虎英雄”。

皮根斯對石油大企業的官僚主義作風深惡痛絕是有原因的。20世紀50年代,他在菲利浦石油公司工作時,目睹公司首腦們不顧科學瞎指揮所造成的種種巨大損失,以及他們毫不儉點的奢侈生活,年輕的皮根斯常常在心裏暗暗發誓:“總有一天要拿你們開刀!”

1976年,皮根斯已是梅薩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他大膽地將收購目標對準了實力比自己強得多的哈戈通石油公司。那時美國石油界的兼並都采用“友好收購”的方式,皮根斯也不例外,對哈戈通公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是哈戈通公司並不買賬,斷然拒絕了皮根斯。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皮根斯公開以換股方式收購哈戈通,並耐心勸說哈戈通的大股東把股票賣給自己。最後,經過長達1年零3個月的來回爭奪,哈戈通公司隻好認輸。自此,皮根斯開了美國石油界“惡意收購”的先河,並一發不可收拾。

1979年的世界石油危機使得原油價格從每桶13美元暴漲至40美元,滾滾不盡的財源流進了石油公司的口袋。皮根斯卻指出危機掩蓋了石油公司經營中的問題。他的觀點很有預見性,此時經營不善的大公司紛紛露出破綻,股份節節下挫,一時間,美國18家最大的石油公司有6家被兼並。皮根斯在這個潮流中簡直如魚得水。

就在皮根斯收購技術爐火純青的時候,他冒然襲擊了比自己大6倍的城市石油公司,然而不抵對手,被對方反咬一口。脫險之後,他養精蓄銳一段時間,又纏住獵物不放。獵物實在頂不住了,幹脆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主動讓海灣石油公司兼並。皮根斯不得已又先後向美國石油公司和超級石油公司發起襲擊,終因力量不敵對手而未能得逞,但三次襲擊使他總計得利1億美元。

1984年,皮根斯把兼並目標指向石油超級王國——海灣石油公司。此時海灣公司雖有很大的經營潛力,但由於多角化經營失利,股價十分低迷。皮根斯在海灣公司股價低於40美元時悄悄大量買進,然後突然公布收購意向。結果,海灣石油公司為了擺脫這個不速之客的糾纏,置石油超級王國的尊嚴於不顧,宣布與標準石油公司合並。從此,口碑大跌,使得皮根斯得以報一箭之仇。皮根斯雖然收購不成,但轉眼間淨賺4億美元,原來海灣石油公司的小股東們也個個得到了好處。一時間,他成了華爾街上伸張正義的英雄,他隻要對哪家石油公司說三道四,那家公司的股票就會上漲。

1984年,他履行以前許下的誓言,向宿敵“官僚主義”的菲利浦石油公司發起襲擊。菲利浦很識相,立即實行改組計劃,高價買回皮根斯手中的大批股票。誰料,菲利浦喘息未定,又有收購者聯合皮根斯再來廝殺,菲利浦隻得加碼付出買命錢,雖然沒被兼並,但欠下70億美元的債務,需要16年才能緩過氣來。

1985年初,皮根斯又盯住了特拉華州的烏諾考爾石油公司。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哈特雷是皮根斯的死敵。正因為此,這次並購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惡戰。

二月底,皮根斯宣布已持有烏諾考爾公司9.8%的股票,並通知烏諾考爾公司要麼緊縮,要麼就準備接受收購挑戰。但對於這場惡戰有所準備的哈特雷卻一口回絕了皮根斯,可皮根斯並不打算放棄。

1985年4月7日,皮根斯發動突然襲擊;以每股54美元收購烏諾考爾公司的所有股票,並派人向烏諾考爾公司的股東遊說,甚至還向烏諾考爾公司所在地的司法界遊說,希望他們支持收購意向。一連串的打擊迫使哈特雷把反擊戰的指揮部從華爾街搬到了洛杉礬。

哈特雷到底也不是好慧的,他宣布了一個“自殺性反擊計劃”:如果皮根斯購買的股票超過20%,他就將用貸款以72美元一股的高價與皮根斯爭購,並且爭購中,不買皮根斯手中的股票。他的出價比皮根斯高30%,而且全用現金支付。這一招非常厲害。在這緊要關頭,是繼續增加控股權呢?還是放棄?生死也就在此一搏了。如果皮根斯敢於繼續增加控股權,這個計劃就會啟動,烏諾考爾公司就會因高價買回股票而背上沉重的負債,並很有可能破產,公司的股票破產後可能一錢不值,但皮根斯卻無法將它們脫手。因此,隻要這個“債務炸彈”一爆炸,哈特雷、皮根斯和烏諾爾公司將同歸於盡。

皮根斯果然被鎮住了,隻得向德拉威爾和洛杉礬兩級法院控告哈特雷的計劃違法。一審二審判決結果是皮根斯勝訴,但還要由特拉華州立法院作終審判決。這最終的判決不僅關係企業的聲譽,兩家企業的命脈都掌握在它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