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如玉,月光如水,一座西班牙式典雅的小樓被一層銀紗籠罩著,顯得格外清幽,秋風輕靈的在空中旋轉,偶爾調皮的逗弄著一排守衛在小樓前靜立著打瞌睡的楊樹,被驚擾的楊樹似乎很不滿,憤憤的抖抖身軀,灑下一片落葉……
葉兒翩翩,仿佛一群蝶兒,輕盈穿梭,在月光下款款起舞,異常奪目,最後靜靜的停歇在樹下,樹下是一片淡黃的清草,廷著草地上被月光照得泛著白光的青石板前去,有一座流水小橋,橋下涓涓清流,橋上用白石板鋪徹而成,兩邊則是仿古式的橋欄,雅致精雕。
過了橋便是白家蔥鬱的小花蒲。雖是秋天,但花樹依然清翠茂盛,花叢中間是一個平頂小亭,亭內設有石桌石椅,確實是夏天乘涼的好地方。
如今卻是深秋時節,小亭內的吊燈此時正靜靜的散發著柔和的淡黃光暈。
白素霓,18歲,剛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爸爸是有名的心理醫生,媽媽是高級音樂教師,有這麼一對優秀的父母,她當然也非等閑之輩,不但人長得甜美秀麗,國色天香,而且從小跟媽媽學習,精通音律,更在心理學領域名聲不小,即使她並不很熱衷於這個職業,但怎能不做出些成績來呢,不然就太對不起爹媽的優良血統了。
此時,她穿著一襲純白色長裙,外披一件小洋裝,頭發隨意散落,加上精致的五官,一張白晰的鵝蛋臉,小巧的鼻子,櫻桃小口,柳葉眉下睜著一雙朦朧的秋水眼,整個裝束看起來有點像洋娃娃的白素霓正定定的研究著石桌上的一台古琴。
琴長三尺六寸五分,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年歲之三百六十五日,寬六寸,象六合;厚二寸,寓天地陰陽之氣。琴麵"上圓而斂,法天"為陽;背板"下方而平,法地"為陰,間有龍池、鳳沼二音槽,象征天地萬象;頭廣尾狹,法四時八節之數。琴麵無品,於琴弦外側鑲嵌十三"徽",以示音位。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九霄縈繞"?相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老媽果然利害,這都給她拐到手哈,不慚是音樂界的殺手,呃,應該是不慚在音樂界擁有德高望重的地位,偉大的老媽我可是一直都很敬愛您的哦,白素霓在心裏暗自竊喜著。
琴,中華文明之象征,是中國最古老、深邃、空靈、最具生命力的藝術形式。琴被視為"八音之首","貫眾樂之長,統大雅之尊"。光看這琴已感覺到了中國古琴在古代音樂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老媽說這琴要在月光下彈奏,道法自然,重弦外之音,講求中正平和、寧靜致遠、天地合一,才能彈出它的韻魂,所以白素霓才會在這秋高意涼的晚上,如此有雅興的抱琴出亭吹風。
纖長的指尖緩緩地劃過琴弦,發出聲聲叮叮悅耳的音調,如潺潺清泉碰擊著石壁,又似那輕風拂過窗台上高掛的風鈴,發出歡快的叮嚀。她深呼了口氣,平心靜氣,纖指在琴上輕拂,一曲《廣陵散》在她指間徐徐流出,回旋在月光如水的秋夜中。
始初琴音如泉水叮咚,如鳴佩環,漸聽之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穀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仿佛看到皎潔的月光照耀著淙淙流淌的清冽泉水,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癡癡我心,如絲如訴,弦弦扣心,心心係情,淒淒夜涼如水……
白素霓越彈越入神,心也隨著這淒婉的曲調低落起伏,漸漸的她感到十指似乎根本不受自己控製,她想停下來,但已經太遲了,她彈出的音律突然在瞬間化成一圈白光,連接天地射向明月,白素霓被白光包圍著,眼睛根本無法睜開,隻覺得腦子一片空白,身子一晃就昏倒過去。白光瞬間又消失了,一切恢複平靜,雲淡風輕,隻是亭內早已空空如也,白素霓連同"九霄縈繞"就這樣憑空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