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史書記載,張雷成功預測饑荒,於崇禎六年春組織農民開墾荒地,廣種糧食,不僅巢縣地區無一人餓死記錄,並且成功接濟周圍縣區。
當然,現在張雷也不知道這次分發種子開墾荒地的事情會造成這麼深遠的影響,他隻是想繼續往上爬而已,小小的九品官,遠遠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整個徐家營在張雷將種子分發下去就開始熱鬧了起來,大家都按照各自的能力去規劃自家的土地,因為嚴覺有命令,若是占了土地又不能即使耕作的要處以重罰,所以大家都還算量力而行。
這下子張雷種植西紅柿就光明正大了,雖然大家對這紅紅的不知道什麼東西的植物有些好奇,但是張雷已經禁止了人們去采摘。基於張雷在整個徐家營的聲望,所以並沒有人去違背他的意思。
終於將農作物給安排下去了,張雷也算是了結了一件大事情,如今的徐家營是越來越富庶安寧了,但是張雷的心中卻隱隱約約有一種危機感。
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在如今的亂世想要打造一片世外桃源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這幅場景上至朝廷一品大員下至平民百姓都喜聞樂見,但是在叛軍眼中卻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於是張雷做了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加快徐家營的建設進度,建造防禦工事!
這是一個大膽的計劃,稍微被有心人一利用,那張雷馬上就會被當作想要謀反的叛逆者抓起來。但是張雷又不得不這麼做,為了抵禦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到來的叛軍,更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勞動成果。
與張雷暫時的閑適生活截然相反,張氏商會旗下的數個木工工廠卻是日夜趕工,製造出一批又一批的木工機械。自從與鄭芝龍合作之後,利用鄭芝龍過硬的政治關係,再加上龐大的海上交通網絡。張雷的機械早已經打開了市場,正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張氏商會的周圍不得不空出一大片地方來建造工廠,這一整片區域都成了張氏商會的天下了。
原先那個在張雷麵前屢次吃癟的同知大人此刻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隻是他,就算是知府大人也對他們的行為不理不睬的。且不說張氏商會每個月會上交多少稅收,就是那個水師提督鄭芝龍就是他惹不起的角色,索性不去管了,悶聲發大財。
就這樣,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想賺錢的人被拉進來入股,銷售網絡逐漸健全,地頭蛇知府大人為了不斷送自己的財路也開始支持他們,那些反對者又沒有什麼實力,張氏商會的發展自然是順風順水。
不久之前張雷還接到了鄭芝龍的來信,裏麵說張氏商會的麻繩成了大船上的必需品,一些工具已經遠銷海外,福建水師因為和張氏商會而獲利頗豐,裝備更新換代,實力已經遠在其他兩支水師之上。
而張雷也立即修書一封,上麵除了對雙方的合作表示了讚賞之外,還列舉徐家營的種種事情,特別是將從鄭芝龍那裏帶回來的種子全部都分發給百姓種植了。在信的最後,張雷委婉地提出想要一艘退役的戰船來包圍巢湖上麵的貨物運輸,並且表示自己已經當了官,有了巡航隊,擁有一艘船是合法的。
再說徐家營的事情,鋼鐵廠依舊在製作鋼板,張雷也不說這些鋼板是用來做什麼的,就讓他們生產好了在庫房裏麵放著,還有那水泥也是。
既然有了水泥,製作熟石灰那自然也不再話下,這兩種都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張雷還特地建造了石灰窯來生產這些東西,焦炭也做了出來,改善了燃燒和照明的條件。然後又親自帶著這些產品出門去蕪湖等地的冶鐵區推銷,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白楊的火柴廠也是越做越大,因為僅此一家的緣故,所以完全不存在競爭者,處於行業壟斷的地位。
餘老板的卷煙廠因為受原料的限製還不能無限擴大規模,不過張雷也聽說他在積極租賃土地種植煙葉了。
生活規律而平淡,雖然時間長了會讓人感覺到厭倦,但是張雷想想接下來將會發生的事情,便格外珍惜現在恬淡的時光。
可惜的是,張雷的平靜生活並沒有維持多長的時間,打破平靜的是石灰礦的事情。
事情是這樣的,某天,張雷正在院子裏一邊曬太陽一邊設計蒸汽機的圖紙,石灰礦上的負責人突然跑到家裏麵來,說石灰礦上遇見了一些麻煩。
現如今用石灰做原料生產出來的焦炭和電石除了供應鋼鐵廠之外,已經是外銷商品中最賺錢的一個項目了,一聽說石灰礦遇上了麻煩,張雷立馬就坐不住了,跟著他們來到了石灰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