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又到了年底,該期末考試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經濟這個考生至少在一門課程中會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2009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很可能將達到8.5%。這個分數可能跟過去相比並不算高。過去20多年,中國的年均GDP增長率達到了9.5%左右,而在過去幾年,甚至一度衝高到12%。不過,不要忘了,考試的分數是會隨著考題的難易程度變化的。過去題目出得容易,人人成績都好,我們必須考100分才能當全班第一。現在考的是奧數題,大家都不及格,我們能夠考到60、70,就能把別人統統比下去。在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一片低迷,隻有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我們還是全班第一。
但是,中國經濟並不是一個好學生,他偏科偏得嚴重。2009年中央政府定的政策基調是:保增長、調結構、保就業、促民生。這一年,中國經濟在GDP增長這一科超水平發揮。原定的目標是保八,今年超額完成任務,已經成為定局。但是,在其他三門課的考試中,中國經濟的成績卻並不如人意。
先說就業。隨著經濟的強勁反彈,就業形勢似乎有改善的跡象。我們在廣東等地調研的時候發現,有些地方又出現了“民工荒”。但這可能是一種假象。當前有些出口企業之所以難以招到工人,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們收到的都是短期的訂單,所以需要的是短期的工人,而工人不願意接受短期的工作。2009年隨著房地產投資的增長,可能會有更多的農民工返回城市,但如果房價上漲難以持續,這可能為下一輪農民工失業埋下禍根。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在未來將會繼續惡化,而學生是社會最不穩定的群體之一。失業問題不改善,居民的收入就不會增加。2009年盡管經濟增長很快,但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卻在下降,而且收入分配繼續惡化,企業利潤所占比例在增加,居民收入所占比例在萎縮,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再說結構調整。當大量的公共投資流入基礎設施和重化工業之後,我們看到產業結構失衡的問題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會進一步惡化。這種資金的流向也導致了就業的困境,因為越來越多的錢流入那些燒錢的資本密集型部門,能夠用來創造就業機會的資金就會越來越不足。我在之前的專欄文章中談到,中國出口企業麵臨的困境是,在國際市場上有沃爾瑪、UPS這樣的跨國服務企業為其服務,但在國內市場上卻要越過重重險阻。拯救中國出口企業的關鍵,就是要發展服務企業。改善民生的關鍵,也是要發展服務企業。
一張考卷,題目有難有易。有經驗的考生,會先做容易的題目,再做更難的題目。但有的題目看似容易,實際上卻暗藏陷阱。中國經濟當前遇到的挑戰是當外需萎縮的時候,如何提高內需,這道題目看似容易,答案不是顯而易見的嗎,直接刺激內需不就行了。但這正是我們擔心的,按照這種解題思路,會漸漸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