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定魂針(1 / 3)

梁默言人如其名,沉默寡言,但辦事穩妥,看麵相也是個厚道人,年紀輕輕就出來打黑拳想必也有自己的苦衷。劉寒對他印象不錯,可遠遠沒到放在心上的地步。他怎麼跟羅伯特交待是他的事情,眼下劉寒心中記掛的隻有這如蛇般遊走的氣運。

劉寒速度極快,不多時就出了長蟲山公園的範圍,來到了真正的野林子裏。少了人工的開發,這裏的靈氣相對充沛一些,樹木長勢還不錯,隻是當下氣溫頗低,草木被凍得有些沒精打采,可劉寒留心之下卻發現,這氣運流經路線的草木仍然鬱鬱蔥蔥,完全沒有受到低溫影響。

劉寒狂奔了一個小時,早已離開了春城市區的範圍,可仍然沒有看到這氣運的終點。他邊跑邊感受沿途靈氣濃密的變化,想為羅伯特的兒子尋找到一個上好的驅蠱場所。

長蟲山自結穴後再次突起,吐秀開屏,回龍顧祖,形成五華山地貌。龍脈靈氣蘊藏在山體之中,結成的真穴才是氣運菁華。五華山之所以是春城“權位”,就因為在山裏藏著長蟲山龍脈的真穴靈眼。

來到一座山腰處,劉寒停下身形。

他環顧四周,一臉便秘的表情。

他能感覺到,靈穴就在此地,但他在風水一道上的造詣太淺,卻是找不到具體的那一點。

有道是“三年尋龍,十年點穴”,根據山川走勢尋找龍脈不容易掌握,而龍脈聚氣的真穴隻有一點大小,要點得準更是難上加難,哪怕是經驗豐富的風水師也難保次次點準。

山勢蜿蜒起伏如長龍靜臥,所以稱其為龍脈。尋龍第一步就是要攀登山脈最高峰,再看其走勢。一條龍脈的起始地又叫作太祖山,隨著山勢綿延,分成少祖山、父母山等,尋龍就是看龍身是怎樣的剝換行走、反複開帳、穿帳過峽、束氣入首、化氣結穴,最後根據龍砂來點穴。

要點真穴,先看龍砂。龍砂是受龍脈真穴散發的靈氣滋潤過的土壤。古代的風水師們總結了種種法門以判斷土壤是否為龍砂,最通用的方法就是看這一小片土壤有沒有“太極暈”。

宋元時期的風水大師趙緣督所著的《穴訣》中寫道,“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皆善狀太極之微妙也。”明代風水大師徐善繼所著的《穴法》中寫道,“見有圓暈在微茫隱濕之間,是謂太極暈。”這些都是通過觀察太極暈以確定龍砂的法門。能挖出龍砂的區域,必然就有真穴。

若要點穴,僅僅找到龍砂還不夠。唐末風水大師黃妙應所著的《博山篇》中寫道,“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製要得宜,高宜避風,低宜避水,大宜闊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陰陽相度,妙在一心。”點穴還須先看龍脈明堂,綜合考慮山水狀況後才能作準。差之毫厘,則謬以千裏。

點穴功夫的高低直接表明了風水術士的成就。玄微子曾說過一件鬼穀道的軼事。唐時,女帝武則天曾讓袁天罡、李淳風兩位祖師為她踏勘選擇陵園龍穴。兩位祖師雖是師徒,但都是精彩絕豔的人物,本事相差不大,非要分個高下,也隻能說袁天罡的風水修為精湛些,而李淳風的卜卦算命更準些。兩位祖師當年共同效力於唐朝皇室,接了女帝的任務,不急著完成,竟生出比較的心思,想看看究竟誰才是大唐第一國師。

李淳風先行一步,耗時不過八十一天,就在小梁山尋到一處龍穴吉壤,於真穴眼上埋下一枚銅錢。之後袁天罡出去尋找,在閉了通靈眼的情況下,僅用了四十九天就找到了同一處龍穴,並從頭上拔下一根釵子插了下去。女帝命人驗證二人所選的龍穴吉壤,結果挖開一看,袁天罡的釵子正好插在銅錢的方孔之中。女帝聞知,大為驚歎。經此一事,李淳風也終於對自己師父的風水造詣徹底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