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無咎章立足長遠,謹言慎行無失誤(2)(1 / 3)

因此,送禮時一定要考慮周全,要充分尊重對方的傳統習俗和個人禁忌。例如,別人結婚時不要送鍾,因為“鍾”與“終”諧音,讓人覺得不吉利;對伊斯蘭教徒,不能送有豬的形象作裝飾圖案的禮品;給意大利人送菊花、給日本人送荷花、給法國人送核桃,都會引起外賓的反感;再者,牛是印度教的聖物,送牛肉幹會讓教徒憤怒不已;應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不能送菊花,菊花隻在葬禮上才用;對拉丁美洲國家的人不能送剪刀,這意味著友情的完結;美國人對禮品主要講究實用性和奇特性,如果能送一些具有獨特風格或民族特色的小禮品,他們會很歡迎。此外,包裝禮品時不要用黑色的紙,因為黑色在美國人眼裏是不吉利的顏色;給日本人送禮,不要一次送4樣或9樣東西,因為“4”在日文中與“死”諧音,而“9”則與“苦”字諧音。日本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名酒及中藥,對一些名牌貨也很喜歡,但對狐狸圖案的東西則比較反感,因為狐狸是貪婪的象征;給英國人送禮時,如果禮品價格很高,可能會被誤認為是一種賄賂。送一些高級巧克力、一兩瓶名酒或鮮花,都能得到受禮者的喜歡。

總之,送禮時,一定要考慮到對方的習俗禁忌,千萬不能觸犯到這些習俗禁忌。記下幾點要切記:

1.送禮前,要充分了解對方的民族習俗,使贈品不與對方所在地的風俗習慣相矛盾、相抵觸。

2.送禮時,要充分尊重對方的個人禁忌。如高血壓患者不能吃含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品,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品。一旦送出觸及禁忌的禮品給別人,可能會使對方認為你不尊重他。

3.給外賓送禮時,要考慮到不違犯對方所在國家的現行法律等。

辦事訣竅

求人辦事,送禮要送得雙方都高興不是容易的事,有很多細節和禁忌需要注意。我們在送禮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送禮對象個人的實際情況以及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情況,了解得越詳細,我們犯禁忌的可能性就越小。

溝通誤區:不要在別人麵前喋喋不休

溝通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傾聽既是一種溝通技巧,同時也是一種個人修養的表現。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容易在別人麵前喋喋不休,從而忽略了對別人應有的尊重。

一百多年以前,美國著名的羅克島鐵路公司打算建一座大橋,把羅克島和達文波特兩個城市連接起來。當時,輪船是運輸小麥、熏肉和其他物資的重要工具,所以輪船公司把水運權當成上帝賜予他們的特權。一旦鐵路橋修建成功,自然也就斷了他們的財路。因此輪船公司竭力對修橋提案進行阻撓,於是,美國運輸史上最著名的一個案子開庭了。

時任輪船公司辯護律師的韋德是當時美國法律界有名的鐵嘴。法庭辯論的最後一天,聽眾雲集,韋德站在那兒滔滔不絕,足足講了兩個小時。

等到羅克島鐵路公司的律師發言時,聽眾已經非常不耐煩了。這正是韋德的計謀,他想借此擊敗對手。然而,令韋德意外的是,那位律師隻說了一分鍾。

隻見那位律師站起身來,平靜地說:“首先,我對控方律師的滔滔雄辯表示欽佩。然而,陸地運輸遠比水上運輸重要,這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事實。陪審團,你們要裁決的唯一問題是,對於未來發展而言,陸地運輸和水上運輸哪一個更重要?”片刻之後,陪審團作出裁決,羅克島鐵路公司獲勝。那位律師高高瘦瘦,衣衫簡陋,他的名字叫做亞伯拉罕·林肯。

韋德之所以用兩個小時滔滔不絕,既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口才,也是存心拖延時間,好讓聽眾在林肯發言的時候感到厭煩。但是他不僅錯估了聽眾厭煩的程度,而且也低估了對手林肯的機智反應。這樣一來,較之林肯的言簡意賅,韋德的慷慨陳詞不但沒能加深陪審團的印象,反而愈發惹人生厭。

任何人都不喜歡別人喋喋不休地向自己宣傳,也不希望對方誇誇其談,毫不在意自己的感受。很多時候,你在發表自己的言論時,其實決定權在對方的手中,因為他是受眾,隻有當他肯定了你的言論,你說的話才是有效可行的。所以如果你經常喋喋不休,就要記得提醒自己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

辦事訣竅

喋喋不休是人們在溝通中常有的一個誤區。當你管不住嘴巴,沒完沒了地自說自話時,那麼你就要反思,是否應該停止說話,認真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