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這副對聯,可稱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然而,競有人在公眾場合貼出“民國萬歲;天下太平。”這樣的對聯。劉師亮卻把對聯大反其意地改了過來。
改“歲”為“稅”、改“平”為“貧”,巧用諧音,對軍閥官僚的統治諷刺得入木三分。
謹防他日化銅元兩眼瞪著天,準備今天淋暴雨;雙手捏把汗,謹防他日化銅元。
——劉師亮年前後,四川軍閥鄧錫侯、田頌堯等,為鑄造銅元,大飽私囊,到處搜羅銅器、銅物,各廟龕的神、佛、菩薩,凡是銅的,皆在所難免。當時,這副對聯,就貼在成都春熙路孫中山先生銅像座下。果然,不出所料,後來把立像改鑄成坐像。
此聯形象栩栩如生,“兩眼瞪著天”、“雙手捏把汗”,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呼之欲出。對仗工整,自然貼切。
刺反動軍閥你在拖,我也在拖,中華版圖竟此弄成兩塊;公有理,婆亦有理,民國幸福硬算飽受十年。
——劉師亮民國年間,封建割據,軍閥混戰,弄得民不聊生。在民國10年“雙十節”時,劉師亮撰此聯,直刺反動軍閥。
聯語用語幽默,但幽默中露鋒芒,直刺分裂“中華”的軍閥。
諷張敬堯民無能名,敬何別於犬馬;盜亦有道,堯以傳之禹湯。
——更張更張:舊軍閥張敬堯作生日,屬官無不爭相送禮獻壽。有一份壽禮中附了這副“壽聯”,署名為“更張”。意思是更換張敬堯。
民國年間,湖南督軍張敬堯,夥同其弟敬舜、敬禹、敬湯,橫行一方,魚肉百姓。有人乘其祝壽時送此聯相諷,為老百姓出氣解恨。“民無能名”出自《論語》:“大哉,堯之為君也……民無能名焉。”引古語賦予諷意,即“名敬”者,成幫結夥,不過是無異於“犬馬”的一群禽獸而已。下聯“盜亦有道”,引自《莊子》盜蹠答其徒“盜亦有道乎”之問,諷其精於盜道,並且兄弟相傳。聯語中不露痕跡地嵌入“敬堯”,兼及其弟“禹、湯”,有綿裏包針之妙。
吳恭亨《對聯話》載有類似一聯,也是諷張敬堯的,署名也采用化名,名為“蹶張”,取《孫子兵法》語“必蹶上將軍”之意。其聯雲:
這督軍合喚作禍害一千年,博其歡心,莫如敬冰敬炭,敬孝之用在敬,不敬何別於牛馬;俺省長算猶轄畸零二十縣,上個徽號,大哉堯服堯行,堯人皆可為堯,唯堯能保我子孫。
總統不是東西民猶是也,國猶是也,無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佚名年6月,曹錕逼迫黎元洪下台,以伍千銀元一票賄買國會議員590人,被選為大總統,世稱賄選總統。當時,有人借前清遺老王闓運捧敬袁世凱的對聯,上下聯各添句詞,改寫成此聯。
王閩運原聯隻嵌“民國總統”,此聯在聯後添了“無分南北”、“不是東西”二短句,補成一副痛快淋漓的罵曹聯,罵曹錕“不是東西”
諷軍閥譚延闓
混之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球之本能滾而已,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
——佚名反動軍閥譚延闓,善於見風使舵,在官場混了幾十年,盡管改朝換代,他卻左右逢源,官運亨通,當上了行政院長。他的處世哲學就是“混”,“混之用大矣。”人們根據他為人圓滑善混的特征,送了一個“水晶球”的諢號。1930年,譚延閽病死於南京,有人撰此聯諷之。
聯語近似口語,自然幽默,增強了諷刺效果。上聯在譚延閩處世哲學“混之用大矣”上,巧做文章,一連隔字疊用七個“大”字,說明其“混”的水平之高。下聯在他的諢號“水晶球”上,巧撰對句,又一連隔字疊用七個“滾”字,將其諷刺得十分可笑,入骨三分。
諷國民政府中樞究有何能?華夏依然窮、辱、亂;民眾幾曾得福?國人無異馬、牛、羊。
——佚名此聯作於國民黨發動內戰時期,曾載上海《活報》。中樞:指國民黨中央政府。
聯語用字幹練、準確,以“窮辱亂”喻國,以“馬牛羊”喻民,令人發指、令人悲愴。四短句首嵌“中華民國”,諷刺矛頭直指國民政府,可謂痛快豈是革命精神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兩點鍾開會,四點鍾到齊,豈是革命精神——馮玉祥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安徽巢縣人。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1933年與共產黨合作。1948年9月從歐洲回國參加新政協籌備工作,途中,因船失火遇難。1927年,馮玉祥駐兵鄭州,以“治軍嚴、不擾民”著稱於時。相反,他對國民黨高級官員的奢侈散漫作風,十分厭惡。這是他送給當時身為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的一副對聯。
聯語明白如話,話如刀鋒利箭。對汪精衛之流的所謂“革命精神”,做了具體有力地鞭笞與嘲諷。
蒼生濟濟擁紅軍痛恨綠林兵,假稱白日青天,黑暗沉沉埋赤子;克複黃安縣,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
——吳蘭階吳蘭階,不詳。
年夏,汪精衛公開叛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11月13日,在董必武同誌領導下,爆發了黃安起義。
起義失敗後不久,黃安縣成立勞農政府。在勞農政府門上,貼了這副對聯。巧嵌十個顏色字詞,表現了強烈的愛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