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曆一百三十六年,千珺國當朝國君醉心文墨字畫,不理朝政,千珺國皇子爭奪皇權導致千珺國內亂。長公主秦妙音攜五歲太子秦修擊破眾皇子狼子野心,扶持瑾元帝秦修登基,垂簾聽政,整頓朝綱,打殺朝中貪官汙吏,大新科舉,提拔人才。
舊曆一百三十七年,時逢北蒙國大舉入侵,千珺國無人應戰之際,長公主秦妙音,身披戰袍,打退敵軍,護衛千珺國!
舊曆末年,千珺國十年征戰結束,皇帝秦修加冠,稱號瑾元帝,更年號為太初,封長公主秦妙音為鎮國公主。
太初四十年,瑾元帝秦修退位,讓位太子秦禮,稱號初元帝。
太初九十年,千珺國太上長公主秦妙音於玉隱山駕崩,享年一百零三歲,千珺國太上皇瑾元帝悲痛不已,追隨長公主離世,初元帝秦禮退位,千珺國由太子秦赫繼位。千珺國舉國哀痛三年。
太子秦赫登基為帝,大興科舉,減免稅利,千珺國在秦赫登基為帝之年,一脫昔年敗勢,重現盛世光景。
桃花塢,地處江南水鄉,盤踞於千珺國第二長河南瀆潯陽之處,坐落於桃花山下桃花溪上,與南瀆相對,隻因桃花山種滿桃花,沒加村裏家家戶戶屋前屋後都有幾顆桃樹,待到陽春三月,漫山遍野桃花盛開,粉色的花瓣蔓延十裏,實有十裏桃花之景,早年間被長公主賜名桃花塢,並親手寫下“桃花塢”三字雕刻成石碑立在村口。
桃花塢不算高,也不算奇,就是這被鎮國長公主賜名的十裏桃花林,讓這裏成為罕見的一景,引得不少的書生遊子前來觀賞。桃花塢中有一種獨有的桃花酒,隻有桃花塢的桃花,桃花山的泉水才能釀出來的桃花酒,這桃花酒便是當年將鎮國長公主吸引來的桃花塢的,這酒香氣撲鼻,回味無窮,仿若墜入十裏桃花林,身處桃花林之中。當年鎮國長公主在世之時,便欽點這酒成為貢酒,上供皇家。
而桃花塢的村民們感念長公主的恩情,每年隻用最好的桃花釀出最好的十壇桃花酒上供皇家,此外,並不出賣桃花酒,隻是釀一些留著家中自己喝。
於是,諸多好酒之人,諸多的書生遊子,便定了每年三月來此桃花塢賞花喝酒,舉辦桃花詩會。桃花詩會是一場盛大的詩會,這是由皇家欽定的詩會,每年的時候都會有朝中大臣親來此處挑選桃花魁首。
今年,也不例外!
時逢三月,距離桃花詩會不過半數,桃花塢周圍的村落裏已經是有著不少的書生前來,桃花塢是不允許有任何外來者居住的,這是當年桃花塢的族長定下的族規,桃花塢的族人並不敢違規,所以即便是每年都有很多的書生遊子來此,可能住進桃花塢的也僅僅是有被桃花塢中村民邀請去的朋友,從來不會有什麼陌生人住到桃花塢去。
桃花塢的桃花溪名字雖然是一條溪,可是卻是一條河,河麵有兩丈寬,河水並不湍急,很是適合泛舟遊玩。
三月初旬,桃花詩會未到,桃花塢處於閉村狀態,不允許外人闖進來攪亂詩會的布置。這一來桃花塢桃花溪麵上,本該是最熱鬧的時節,這時候卻是異常的安靜。整段河麵上隻有一隻小竹筏順水漂流。
竹筏上,有一梳著雙平髻,圓圓臉蛋有些嬰兒肥,身材卻窈窕,穿著一身青色長裙,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在竹筏上撐著船,小姑娘眉清目秀,小臉肉嘟嘟的,長的可愛極了,雖然年齡尚幼,模樣尚且還未完全張開,但是已經能看出傾城的模樣了。長大之後,不說是傾國傾城,那絕對會是漂亮的可人。
“小溪啊,這是去哪了啊?”
“杏兒嬸,我剛從鎮上回來。”
“鎮上啊,現在鎮上可亂著,你怎麼不讓你師父陪著你去啊?”
“師父還有事情呢,再說也不會亂到哪去的,這不是有官府的人在看著嘛。杏兒嬸,我走了啊!”
“小溪啊,這是去哪了啊?怎麼才回來?吃飯了嗎?”
“花嬸,我在鎮上吃過了。花嬸再見。”
······
小姑娘麵容帶笑的,一路路過桃花塢,向村尾而去,一路上看到不少的村民,都在和她打招呼,小姑娘也不嫌煩,笑吟吟的一一回答著。
等到從村內最後一家過去了,小姑娘撐著船來到了著桃花溪的一處岔口處,這抬頭一看,就看到了在桃花村最後的那一家的後院的樓上,站著一個一身道袍的青年人。
小姑娘在這裏停下了竹筏,對著樓上的那穿著道袍的青年打了聲招呼:“師父,我回來了。”說著,小姑娘下了竹筏,將竹筏係在岸邊的柳樹上,手上拿著背簍就進了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