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由來是什麼
在國家的由來問題上,曆來就是眾說紛紜。中國古代統治者,長期以來,總是把國家的道理說成是“天意”,即天的意思。他們認為“天”是主宰一切的,皇帝是上天派來管理庶民百姓的,是“天”的代表者,他“能行天道”。因此,他們認為國家的存在是天經地義的。在西方國家,更是五花八門。其中較為流行的是“君權神授”說,宣稱君主的統治權起源於上帝的授予。上帝是怎樣授予的呢?上帝創造了亞當,並把統治權授予給亞當。亞當把王杖(象征王權)交給他的曆代繼承人,最後傳到近世各個君主手裏。所以君王的權力,是不可侵犯的,不受限製的。此外,有的把國家說成是人們道德觀念的產物;有的認為國家是由人們共同訂立的契約組成的;有的則把國家歸結為某些社會集團受到了思想上、心理上的刺激建立的。所有這些說法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否認了人類的文明進步,否認了廣大勞動人民鬥爭和創造,把國家說成是超階級的、永恒的、神化的東西。
實際上,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萬古長存的,它是在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基礎上出現了不同的階級,有了剝削和被剝削的時候才產生出來的。人類社會至今大約經曆了三四百萬年的曆史,而有國家的社會隻不過是五六千年的事。
遠古時期,由於人們的生產能力極低、勞動技術非常原始,甚至所使用的工具隻是簡單的石頭製成,所以靠著采集野生植物和捕捉小動物過著朝不保夕、勉強糊口的生活。那時的人類經曆了野蠻時代和半開化時代。野蠻時代初期,是人類跳出了動物時代而成為人的時期。人們以果子胡桃樹根為食品。所以熱帶森林為人們最原始的居住地區。到野蠻時代的中期,人們開始以捕魚為生,因為魚非煮熟不能吃,人們開始發明用火。
這個時期,人們學會了製造簡單粗糙的石器。製造石器的方法,大約是利用石頭去打碎石頭,挑選其中銳利的大石作刀斧,小的打禽鳥或小獸。這時的人們就能漸漸離開原來的熱帶森林而沿江沿河地去尋求生存。由於火可以恫嚇大型動物、而發明的石器又可以獵取小的動物,使人們能更廣泛的散布於各個大陸。到了野蠻時代的後期,人們開始發明弓箭。因此禽獸成為了最平常、最普通的食品,打獵也就成為最通常的勞動。因為弓、箭、弦這樣複雜的工具,技術程度已經不低,這種發明,證明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推動了人的演化。這時的人們逐漸地脫離了以前巢居穴處的生活,開始用樹幹、樹枝建造簡陋的房屋形成簡單的村落。同時,為了能更多的采集到食物,獵取到更多的動物而且不被毒蛇猛獸咬傷或吃掉,他們通常自發地成群地結合成集團。
起初的集團一般在20至50人之間。不過在食物來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如在大馴鹿成群的法國南部多爾多涅山穀也曾出現過人數更多的集團。這時的人們開始進入了半開化時期。在半開化時代初期,人們發明了陶器,以及家畜的飼養和某幾種植物的種植。這時的們有了雖不充裕但比較可靠的食物來源。由於有了家畜的飼養和植物的耕種,人們不可能經常的遷徙,使定居生活成為可能。而且動物的皮、毛、角可製各種用具以去寒保暖,這便是最原始的農業。到了半開化時代的中期和高期,家畜被大量的繁殖,鐵器已經出現,耕種麵積擴大成為可能。人類生產向農業時代演進;大量的山林荒野被開墾而成為耕地或牧場;實際人們的生存環境開始無限增加,不僅僅限於熱帶森林,河流的邊緣,隻要適合於農作物生長的地區,就開始有了人類的涉足。
當人類在食物的來源上比較豐盛時,原來的集團由於人口的增加而隨之擴大,發展成為一個部落,為了能使大家在對付大型野獸時統一行動,在食物的分配上公平合理,並正確地協調部落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置與其它部落的往來或衝突,部落的管理便應運而生,而這樣的人如何產生呢?
原始人對於自然界的情況知道很少,他們既沒有天賦的強有力的爪牙,又沒有後來逐漸發明的工具,環顧四周,是他們陌生而恐懼的自然界,和他們相鄰相處的是毒蛇猛獸,無時不給他們以死亡的威脅。他們不能不關心這一切,否則便無法生存。當遇到洪水、幹旱、地震或者捕捉不到很多的動物和魚時,不能從自然界本身給予說明,結果隻好求助於超自然的存在物,並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愚蠢地祈求大自然使他們生活富足起來。原始人相信把每一種有用的動物或植物通過本團體的圖騰,通過樹立種種偶像,象征和進行模仿性的舞蹈,可使動物大量繁衍,食物來源豐盛;隻要嚴格遵守有關圖騰的規定,他們的團體社會壯大,食物的來源就會確保。
原始人認為,在他們生活的天地裏,食物最為重要;食物的來源能否充裕,他們能否無病無災,交上好運,全受某些神力的支配,因此一些熟悉部落儀式的老人便利用閱曆和經驗成為巫師。這些巫醫或巫師被認為與這些神力有著特殊的聯係,是離神最近的人,人們想祈求神的事隻有通過他們才能傳達到神那裏,因此他們特別的能得到人們的尊重,被人們推舉為司儀,幹一些為人們祈求富足,為部落祈求平安的事。而部落的首領則由狩獵本領出眾的年青人當選。在遇到一些大事時,同司儀商議解決,這些首領和司儀就成為了部落最初的管理者。但最重要的是,所有這些首領和司儀都不是運用權力,而是通過自身的影響和威望取得自己的位置,完成自己的職責,並且都不能脫離勞動,因為食物的來源是朝不保夕的,不論是誰,部落都沒有多餘的食物去保障其專門從事一件事物,同時也沒有任何製度規定誰可以不勞動或強迫其他人去適合於自己。
原始人最早建立的團體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我們今天稱之為氏族的團體。他們靠著獲取自然界所具有的,如動物或植物維持群體的生存。無論強者怎樣強,弱者怎樣弱,都不能不努力地維持這種共同的生活,因為除了共同生活之外,個人決不能單獨生存。所以在原始的人們中,是沒有個人財產這個觀念的。甚至連名字這樣的私人具有的東西都沒有。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生產,生活技能的增加,這種結構逐漸被打破。社會的發展使分工逐漸產生。首先,畜牧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一部分人專門從事馴養動物的活動。
後來,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一部分由原來專門從事糧食的生產轉而從事生產工具的製造,並用自己製造的工具去交換動物及糧食。社會便出現了商品的生產和交換。這種商品的生產和交換的出現促使氏族和部落成員開始遷涉流動,不同氏族部落的人相互混雜。與此同時,部落與部落之間因個人世仇和爭奪狩獵,捕魚的地盤發生爭鬥,這種部落之間的衝突或部落之間經濟上的聯係迫使一些部落結成聯盟,從而加強了各部落之間的經濟和文化聯係,推動各部落從分散狀態走向聯合,又從聯合走向分散。這種分散與聯合,聯合與分散的交替使不同氏族和部落成員之間的血緣關係逐漸被打破,雜居的情況進一步發展,其結果就形成了更大範圍的地域上的聯係。這時的部落生產已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部落已不再像當初的由於生產能力的低下使得所有人都不能脫離勞動。當社會出現了兩次大分工,商品生產及交換已經出現時,原來的部落首領和司儀們便利用人們對他們的信任和他們本人所具有的能力和威望脫離了勞動。他們專門從事剩餘產品的分配和為大家及整個群體祈求幸福的事。
在分配過程中,這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利和威望不再進行公平的分配,而是把大部分剩餘的產品分配給自己的親屬或親信。這種剩餘產品的分配既包括部落生產生活中的剩餘部分,同時也包括部落衝突中所獲得的戰利品。這樣造成的後果便產生了貧富之間的分化,隨著這種貧富之間分化的產生,漸漸出現了不平等的階級。首領本人成為了財富的最大擁有者,為了把這些財富永久地保持下去,就必須讓自己的兒子繼續充當首領,那麼以往的領先能力和威信取得首領地位的今天稱為禪讓製的方式改為了“子承父業”的世襲製度。例如在中國古代的堯、舜、禹的傳說中,舜推舉禹為首領,禹利用自己的能力治理經常泛濫的河水,使長年的自然災害得到了控製。他利用自己的能力證實了自己的價值,被人們推舉為首領。在禹當首領的若幹年裏,由於經常性的自然災害得到了控製,社會生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使得部落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後期,禹利用手中的權力及在人們當中的威望把一些財富拒為己有,並把自己首領的位置傳給了兒子—啟。這種世襲製度並不意味著首領具有什麼領導能力,因此他必須建立一種機構,以保障人們服從他的管理,認可他的地位。人類第一次有組織的對自己的事情進行了一些獨立的管理,並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這時國家的雛形便產生了。
人類從氏族社會走向有國家出現的社會是經曆了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的。氏族社會是一個單純而幼稚的組織。它既沒有憲兵、警察、偵探,也沒有君王、貴族、督軍知事,更沒有法官、監獄,各種口角與衝突,由氏族、種族,或由氏族開會解決,便可了事。而國家出現後則隨之出現了很多的機構,對人們所生活的地域進行管轄。這種管轄包括對所在地域內的人員和事物的管轄,也包括抵禦地域之外其他部落的侵略。這些管理必須建立一些製度或法律(如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漢謨拉比大法典)用以約束人們的行為,規定什麼事可以幹,什麼事不可以幹。幹了不可以幹的事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由哪裏或什麼人實施這種懲罰等等一係列維護當地秩序的規定。最初的規定是窮人和富人有明顯差異的。在對外方麵,建立一支抵禦侵略、保護自己的軍隊,並在自己所在地域出現災荒或爭奪更好的土地和更多的財富時實施對外的侵略。這些機構漸漸形成了一個非常固定而龐大的體係,這時國家便形成了。
國家的產生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文明進步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產生以後,在人類文明的推動下,在廣大勞動人民不斷鬥爭的推動下,國家也隨之發展。
國家的發展經曆了什麼樣的曆程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國家是經曆了長期的曆史過程發展而來的,而在每一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有的國家以內因為主、有的國家以外部條件為主,所以形成了我們今天世界上不同類型的國家。
從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看,國家的發展是經曆了奴隸社會國家、封建社會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這樣的一個發展態勢。這是在人民不斷鬥爭的基礎上,勞動人民不斷地取得屬於自己的權力基礎上一步步發展而來的。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勞動人民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而進行的鬥爭是促進國家發展的動力。國家總的發展是:首先人類建立的國家是奴隸製的國家。由於生產發展使產品有了剩餘,這時戰爭或衝突中的俘虜就不再被殺掉做為奴隸保存下來,同時剩餘產品的出現使社會產生的貧富分化,那些失去了財產的人最終也被淪為奴隸。自此,國家中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奴隸主製定嚴格的法律並使用嚴酷的刑罰迫使奴隸從事極其繁重、極其痛苦的勞動,稍有不滿或反抗便受到包括割鼻、挖眼等酷刑在內的嚴懲。這種矛盾在奴隸社會愈演愈厲。最終,奴隸們實在不能忍受這種壓迫時,開始組織起來進行反抗。在這種反抗、起義的不斷打擊下,奴隸社會走到了盡頭,奴隸製國家解體,人類向前邁進了一步,進入了封建社會,國家也隨之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