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西決四百四十五年,昭顯帝駕崩,立十二子夙馳為帝。夙馳登基,改帝號昭靈,封其母禧皇貴妃為皇太後,賜號隆禧。隆禧太後以天子年幼,尚無執政能力為由,垂簾聽政,架空天子權利。殺忠臣,增稅賦,大興土木,修建行宮,致使民不聊生。昭靈四年,群雄並起,號“清君側”,反隆禧之政。
以諸侯王為主,共六路反軍,另有農民揭竿起義者,共兩路,向皇城逼近。隆禧令大都護率軍攻殲,大都護領命,一月時間殲滅最近的懷安農民起義軍,將起義軍首領斬首,懸掛於皇城之上十日,群雄憤慨。另一路農民義軍,投於江州王門下,江州侯遵其謀士所言,自立為王,號“江州王”,長達十一年的昭靈之亂就此展開。
——————
章一
七月豔陽天,錦官城素來溫和的氣候,也不敵這驕陽炙烤,熱氣叫囂四竄,就好似這熱火朝天的局勢般。
錦官城南,有一湖名曰弄月,形似彎月,林木三合,湖光瀲灩,風景獨好。湖心有一亭,立其內,可觀弄月四方之景。
湖中坐有一人,素衣青衫,綠繩束發,手持一把折扇,上書“酒中仙”三字,身形瘦弱,卻在舉手投足間,風流盡顯。
亭西湖麵上,駛來一艘畫舫,素帳遮掩,帳麵蓮紋飾之,偶爾風過,吹開簾帳,可見其中坐著的六男二女,或撫琴,或吹簫,或起舞,或作畫。畫舫一路載歌而行,吸引著湖岸兩側遊玩之人的目光。青衫男子瞧見那駛近的畫舫,起身一笑,躍身跳上畫舫。
近了,方看清青衫男子樣貌。眉毛稀疏,似有若無,隱含戾氣。桃花眼,茶色眼瞳,帶著洞察世事的清明。唇紅齒白,綸巾束發,不知何故,發根隱呈白色,全身皮膚也呈現出病態的白,抬首間,到有了幾分女子才有的弱柳扶風之意。此人,正是白雲山莊莊主,浛溍十七絕首領,沈不妄。亦是江湖人稱“酒中仙”的百曉生沈雲。
沈不妄掀簾入內,朗聲笑道:“半年未見,雪衣公子還是這般喜愛張揚。”
畫舫內,擺放著九張座椅,向東而放的椅子左右各有四張,那左右八張椅子均已坐上了人,唯空著東向尊位。
尊坐右下第一張椅上,有一男子,白衣如雪,樣貌清俊,眼神溫和,帶著一股濃厚的書生之氣,卻在一笑間,顯露出暗藏的不羈與狂傲,正是雪衣公子何放何以歸。
初遇沈不妄時,何放剛從家破人亡的打擊中走出,自言“無處為家,何處以歸”,自此,改字以歸。因喜好白衣,且氣度斐然,故而人稱其為雪衣公子。
何放瞧見那沈不妄躍身入畫舫,笑言:“到不及沈莊主飄逸身法來的張揚。”
沈不妄在其言語間,已然落座尊位,也由的他何放調侃。
“不妄,此次聚集十七絕,是有何事?”座下一女子如是問道。
抬眼看去,一襲粉衣,狀若桃花,芳華絕代,給這炎熱火辣的七月,硬生生添上一抹春色。聲如銀鈴,讓人聽之不忘,卻原來是以舞聞名浛溍二州的蓮十三姬,紀蓮。
“隆禧亂政,群雄並起,六路諸侯直逼皇城,夙氏氣數將盡。如今浛溍二州雖未有所動作,戰火卻遲早得燒到這兒來。我欲擇明主而居,助其早日平定戰亂。”沈不妄一掃座下八人,收了嬉笑,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