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命中注定作傀儡的溥儀(1 / 3)

一、《末代皇帝》代序

在大陸拍攝的電影《末代皇帝》,創造了自有奧斯卡金像獎以來最輝煌的業績。這部電影改編自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自出生至為蘇聯俘虜,移交中共,加以思想改造後“特赦”為止,前後涵蓋了五十四年的歲月(一九0六 一九五九)。

溥儀在中國曆史上創造了好幾項紀錄,細算一算,共有如下八項:

一、結束了中國四千餘年帝製之局,即所謂“末代皇帝”。

二、唯一曾做過三次皇帝的皇帝(包括丁巳複辟)。

三、唯一由於非征伐的原因而曾到過外國的皇帝。

四、唯一在亡國後還能居住深宮,保持朝廷體製的皇帝。

五、唯一能通外語的皇帝。

六、唯一能廣泛接觸到現代文明的皇帝。

七、唯一為自己作傳的皇帝。

最後,由於《末代皇帝》這部電影之得獎,勢將造成極高的票房記錄,因而他將是中國曆代皇帝中,最為全世界所熟悉的一位。

溥儀的一生,充滿了離奇曲折的情節,但都是身不由己,無時無刻不是在做傀儡——太平洋戰爭期間,汪精衛訪問“滿洲國”,兩個傀儡相見,為人製為文虎的謎麵,打西片名一,謎底是《木偶奇遇記》;因為汪精衛曾行刺過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殺父之仇,握手言歡,不能不謂之奇遇。

溥儀是命中注定要做傀儡的,這隻要看他的命造就可以知道。他生於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午時;八字是:

(火火)偏賕丙午)正財

(金木)偏E庚寅)食神

(水火)旦元壬午)正財

(火火)偏9才丙午)正財

他是水命,而唯一的一點水源庚金,為丙火所製,日元無根,隻能棄命從財,一生受人擺布。我甚至認為,他即令不是這樣一個八字,隻要生下來是個男孩,就必然要當傀儡。

此話怎講?要從慈禧太後談起。光緒二十七年十月,慈禧在回鑾途中,撤銷了“大阿哥”的名號,自此開始,慈禧就必須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因為光緒絕嗣,已可肯定;身體贏弱,將不永年,亦可預見,而慈禧則健康狀況一直很好,在她自己看,將會比光緒活得更長。易言之,她自信還有以太皇太後的身分,再度垂簾聽政之一日。

這樣,她就必須預先選定一個皇位繼承人。這個人應該是醇賢親王的孫子,因為醇王是最忠於她的,而醇王福晉是她的胞妹,“便宜不落外方”,皇位為什麼不給胞妹的孫子?及至以榮祿之女“拴婚”給襲醇王的載灃後,等於已經預定好了載灃生子,必將入繼大統;因為這也是“便宜不落外方”,榮祿是慈禧言聽計從的寵臣。當然最要緊的是,嗣君必能對她效忠;載灃之子出於這樣一種血統背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對她絕對尊重。

因此可以說,溥儀是慈禧特意製造的一個傀儡。現在已有各種證據,得以證明光緒死於慢性謀殺,而此慢性謀殺,很可能始於溥儀出生以後。

溥儀之第二次做日本軍閥的傀儡,則黃郛應該負大部分責任。民國十三年十月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倒戈,導致奉軍大勝,曹錕被幽,吳佩孚一蹶不振;此事為黃郛一手所策畫,稱之為“首都革命”,自道為平生得意傑作,但依我看,魯莽割裂,跟翁同穌一樣,都是“書生誤國”。

何以言之?第一,其時國父孫中山先生正在進行與張作霖、段祺瑞結成“三角聯盟”;馮玉祥亦表示信仰三民主義,擁護孫中山先生,既然如此,在發動首都革命以前,至少應該先通知廣州的革命政府,俾中山先生有北上參預大計的準備,而事先竟一無聯絡,結果便宜了段祺瑞,而段祺瑞基本上是願意承認列強所加諸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以及維持清室的地位的。

第二,便是不謀善後,隻讓鹿鍾麟將溥儀趕出故宮了事。當時或許還看不出溥儀是潛在的禍水,但民國十六年以後,日本謀滿蒙日亟;尤其是在十七年二月黃郛擔任外交部長以後,應該對天津日本軍人及浪人與溥儀的交往,加以注意,而竟疏忽了。溥儀在出官前夕,曾約晤胡適之先生,事後又致函適之先生,表示讚成“國家主義”,又盛道日本“不惜巨費,派人留學泰西,不數年歸國,改革一切政治,逐一躍而為大國”,向往之情,溢於言表。當時教育界人士,亦有主張送溥儀至歐洲者,如陳寅恪先生;此事在他人可以疏忽,黃郛不能,因為僅就他對溥儀個人而言,亦有道義上的責任,應有以善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