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霧裏看花(1 / 2)

尋遊(死“靈”頌歌者)

世事無常,森羅萬象。

天數使然,在劫難逃!

聖人有言: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大抵生生死死不過一輪回,卻又陷入這輪回之中,所得所失亦不過一轉瞬,卻在得失中猶豫不定!有人看不穿這輪回,有人擺脫不了這輪回,有人迷失於生死之間,有人徘徊在這生死邊緣!故有言道,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無非皆是霧裏看花,水中望月。

。。。。。。

在一個寂靜的小山坡上,一聲聲哀嚎聲此起彼伏,與此處原該有的寧靜是如此的不協調,但卻也是它該有的宿命。

此山名曰“昊丘山”,名字從何而來,現已無從稽考,聞聽當地居民說這裏曾安葬過一個了不起的帝王,問帝王為何人,卻無一人知曉。故外人皆以為當地人士在自吹自擂,縱使當地居民亦是將信將疑。年歲久了,也無人再去問津這些“無聊”的傳說。

昊丘山所在是ZJ省內一個小小的小山村,名“竹若村”。這裏雖然是沿海地區,卻是一個窮鄉僻壤,山村的孩子長大了,都希望到大城市裏去發展,不願再回來,而留下來的都是那些“沒出息”的孩子。故山村雖出了幾個人才,卻仍然麵貌不改,自然全國像竹若村這樣的農村還是多如牛毛的!所幸,天可憐見,近年來,這裏的村民生活質量卻是提升了不少,原因也是這座昊丘山。

十年前,有一中年學者來過此地後,寫了一篇文章,文章中大讚此山乃一風水寶地,能聚靈息,可並陰陽,更笑言若能安睡於此,實乃死後一大樂事。本隻是一篇散遊記敘,卻因為學者後來有所際遇,成為了一名享譽國際的國學大師而被人發掘出來。頗有商業頭腦的人士立刻將目光投向昊丘山,他們與竹若村村長商量了一番,順道合計了一番,便敲定,將昊丘山開發為一個入殮安葬的“亡人天堂”。投入資金由開發商全權提供,所得收入則與村民五五分賬。村民們本不欲辦這事,但奈何村長對這事鼎力支持並對村民們開展了深入的思想工作,後來村民們想想空著也是空著,平時村裏辦喪時也是將人埋在那,現在不過是多埋些其他人,而且大家也可賺點外快,就當是祖宗給他們留下的遺產好了。推推搡搡中,也就答應了。

不得不佩服這些商人,在鋪天蓋地的宣傳後,再加之有權威人士的認證,昊丘山還真被給發展起來了,各種亡人項目如“買一送一”、“亡靈投胎支付”等也被拿來做起生意。秉著傳統美德“死者為大”的想法,預約的人跟去醫院掛號看病的人一樣的多。如今山頭的一寸土真可說是一寸金啊!村民看到手裏的票票,也是喜不自勝,原本皺起的眉也漸漸舒展了。村長也借此得到了一些美名。唯一的疙瘩就是因為山頭已被商人承包,自家人卻是很難再去那入土了,當然你隻要有錢,這些自然不是問題。可誰會花那冤枉錢呢,還不如弄成骨灰盒貢在家裏。雖有微詞,但畢竟自己也是拿了好處的不是。隻有住在山腳下的那些頗有歲數的老一輩們成天犯嘀咕,“俺們自家的山頭不給自己人用,卻給外頭人享用,真是作孽啊!”

這是我們故事的背景,同時也是我們故事的起因。

卻說昊丘山這一日,一戶富貴人家,何以看出是富貴呢,十三輛靈車的氣勢,每一款都是馳名商標,外加白色喪衣上的些許金色邊鑲,無不在趾高氣揚地叫囂著,“今天我家出殯”。

竹若村的村民早已司空見慣,來這裏的哪個不是大腹便便,富甲一方的。唯有那些下流的男子會伸出頭來,注視著跟隨在富商身邊的千金和妻子流口水,那婦人體態豐腴,略顯飽滿,雖麵容憔悴,卻仍不失為一個絕色美人,更兼一雙劍眉朗目,自是美豔中透著一股英氣。再觀那富家千金,與她母親卻是略有不同,一雙含淚杏花眼,兩蹙似翹非翹眉。觀其年紀,最多十六、七歲,正是少女芳華傲然時,卻不想遇此喪事,嫩白的臉上淚跡斑斑,真是我見猶憐!村中男子歎息著隨而看向身邊自己的妻子,歎息聲更濃。而妻子呢卻是看著那些名貴的車和貴婦人身上的裝飾,同樣也是歎息著看自己!卻是同一心思,兩處安放!

隨著音樂的停止,隊伍已然來到了目的地,這裏是昊丘山的山腰,四周的雜草早已被處理,取代的是排列整齊的瓷磚,瓷磚上擺放著一個個花圈。墓地的旁邊竟然還有一涓細流,這自然是開發商人工製造出來的。望眼整個昊丘山,已然是大不相同,整座山被安放了大量的白菊,除了人工種植的一些綠草和假花外,隻有一些不安分的野草在放肆地搖擺自己,猶如一座鑲嵌著綠寶石的雪山。石頭路早被做成瓷磚鋪成的階梯,而且還帶有刻有各種花紋的扶手,山腰上還點綴著幾個小亭子。整體給人感覺就是肅穆莊重又帶有一種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