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邊傷了鄧銘後,便準備一鼓作氣將鄧銘斬殺,隻見張定邊一擰鬼頭大刀,犀利的刀鋒便猛地襲向鄧銘的麵門。
十來步外,正在漢軍人潮內瘋狂突殺的常遇春,瞅到鄧銘遇險的一幕,由於距離較遠,他想近身救援已是來不及。
千鈞一發之際,常遇春腦念電轉,急中生智大喝道:“張定邊,看箭!!!”
張定邊突然聽到常遇春的喝音,頓時心頭一驚,常遇春可是和他一樣具備當世頂尖戰力的人物,更可怕的是,常遇春箭法出眾,如果他不顧防禦,執意要斬殺鄧銘,那他的生命也將受到威脅。
想到這裏,張定邊顧不得向鄧銘發動最後一擊,立即回轉大刀,準備迎接常遇春的迅猛飛箭。
隻是,張定邊回頭之後才發現,常遇春手中根本沒有強弓羽箭,一瞬之間,張定邊便意識到自己被常遇春給騙了。
而借著這一空檔,鄧銘忍著傷勢迅速脫離張定邊的攻擊範圍,張定邊心中頗為不甘,正想策馬追殺鄧銘,以彌補心中的遺憾。
可這時,常遇春已是飛速殺近,隻見常遇春猛地一拍馬腹,胯下駿馬飛躍而起,常遇春借著戰馬飛躍的衝勢,一槍猛地刺出,如攜穿金裂石之力。
張定邊見常遇春來勢洶洶,當即不敢大意,隻能暫時棄了鄧銘,鬼頭大砍刀緊握,抖擻精神迎向常遇春。
兩人一連戰了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張定邊心裏明白,隨著戰場形勢發展,繼續與常遇春纏殺下去,隻會讓自己更加被動。
當下,張定邊對著常遇春一連猛攻數刀,蕩開陣腳,策馬飛奔向山林深處。
常遇春盡管很想追上去與張定邊酣戰一場,可來時得了鄧愈的吩咐,隻能按捺住心中的蓬勃戰意,先救下鄧銘,與本部大軍彙合。
而在密林深處,此時,陳友諒與鄒普勝正在一棵百年古樹下歇息,隻見鄒普勝一連肅然地向陳友諒獻策道:“漢王,我軍雖然通過伏擊重創了吳軍,但我軍糧草匱乏,不利於久戰,當務之急,我軍應迅速撤往六安,等與傅將軍彙合後再做籌謀,不過,為了防止敵軍鑽空子繼續發兵來追,漢王有必要再留一支精兵在必經之路設伏!”
陳友諒聞言,染血的手指摁了摁有些昏脹的腦袋,思考一陣後,采納了鄒普勝的建議,留一部精兵設伏斷後,其餘兵馬迅速撤往六安。
卻說,鄧愈有了前車之鑒,加上吳軍斥候隱隱探到漢軍又留下了一部精兵設伏,便暫時放下了追擊漢軍的想法,先將人馬撤回合肥城。
五日後,六安城縣衙,陳友諒與一眾漢軍文武齊聚一堂,共商破吳大計。
隻見趙普勝率先出列,恨意直衝雲霄,單膝跪地,咬牙切齒地請戰道:“漢王,末將與吳軍有不共戴天之仇,希望漢王能讓末將為先鋒,末將願領軍再戰吳軍,此番定能攻下合肥城,將鄧銘、常遇春、胡大海等賊子的頭顱獻給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