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帝王侯的玉印(1 / 2)

雖然這是一本曆史穿越小說,但穿越隻不過是借口,借口穿越,把主角引入曆史,打亂曆史原有的秩序,重新排列組合,借此展現曆史的內核。更何況這是小說,不是學術論文,故此請不要糾結於主角為什麼就穿越了,總之他就是穿越了。

曆史充滿了無數的可能,而其展現出來的隻是冰山一角,陳寅恪先生說讀史要讀出理解之同情,我想也是有這方麵的考慮的。不能說隻要一提封建王朝就愚昧落後階級壓迫,愚昧落後尚有一辯,階級壓迫就純屬扯淡,當然這要涉及意識形態的問題,我們就不多說了,如果我幾句閑話把人家世界觀價值論什麼的上層建築搞崩塌了,那就真是罪過罪過了。

說這許多閑話的目的,一是發牢騷,二是賣弄一下,咱也是很有文化的,至少裝B還是會的。

大漢王朝自高皇帝建國,至今130餘年,經曆了武帝朝的對外擴張,又經曆了昭帝朝十餘年的休養生息,漢王朝已經初現了盛世跡象。十數年的太平年景,百姓安居樂業朝廷也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了。

這一年夏天,帝國發生了大事情,漢昭帝劉弗陵病逝於長安未央宮,時年隻有21歲,更重要的是由於種種原因,皇帝沒有子嗣,帝國後繼無人。

掌握漢帝國大權的大將軍霍光即日便派出了以代理大鴻臚事務的少府史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丙吉、中郎將利漢趕赴昌邑召昌邑王劉賀進京。

一行人名義上是以樂成為首,實際上卻是以光祿大夫丙吉為主,畢竟此人是大將軍霍光的心腹,不然以他剛剛升任比二千石的光祿大夫的資曆,又怎麼能攬上這等好事?昌邑王此時入京,明顯是要入繼大統的節奏,到時候這從龍之人自少不的一份擁立之功的,所以一路上眾人心情都還不錯。唯獨這位大將軍的心腹,心中有些忐忑,因為也隻有他能稍稍揣測到大將軍的用意。那位大人心裏想的無非就是再選個無能的皇帝做提線木偶,就像那死了的昭皇帝一般,朝廷上霍光權傾天下,就是後宮裏霍家也要管上一管。昭帝的皇後是霍光的外孫女,被立為皇後時年僅6歲,傳聞說霍家為了讓自家外孫女得到專寵,很是耍了些手段的,昭皇帝絕嗣,霍家是要負不小的責任的。

至於霍大將軍的小心思能否實現,這卻是丙吉目前最是擔心的問題,那個年少的昌邑王似乎並不像傳聞的那麼荒唐。

丙吉怎麼也忘不了初見昌邑王劉賀時的場景,他們趕到昌邑時天色已晚,亮明身份後順利的見到了昌邑小王爺,奇怪的是這小王爺聽了大將軍召令後仿佛完全沒有一絲歡喜,而是極為沉穩的命人安排丙吉等人在驛館休息,甚至丙吉在離開大殿時隱約聽到小王爺歎息了一聲“果然還是來了呀。”

丙吉自是不會想到,此時的昌邑王身體裏有著一個21世紀的靈魂。

昌邑不是個窮地方,在劉賀看來,在這兒當個逍遙王爺比到長安做個傀儡皇帝可強多了。畢竟他可不是原來那個19歲的天真懵懂小王爺,在考古研究所裏摸爬滾打多年後,劉賀同誌早已掌握了辦公室的生存之道,那便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坦白講,劉賀在現代時日子過得還不錯,雖不能說是一帆風順,但也沒受啥大委屈,這倒不是說他遇到的都是好人,隻是因為他級別不夠,一直都堅持基層工作。許多年前劉賀或許還有些政治上的抱負,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對現實的理解,曾經的抱負早不知丟在那裏了。如果不是領導指派劉賀參與南昌墩墩山漢墓的初步訪查,想必咱們劉賀同誌還在辦公室喝著咖啡看報紙呢。主墓內棺開啟後發現了一枚玉印,上刻“劉賀”兩個字,應該是墓主人的名字,看到這枚玉印時幾位同事無不有意無意的對劉賀偷笑,各中原委不言而喻,劉賀也是無奈,誰叫自己與這2000年前的漢代侯爺同名呢。